帮你快速找医生

“腰腿痛”一定要“开刀”吗?

2018年04月05日 82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平时人们常说的“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是一个在骨科门诊经常遇见的疾病,多数是由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部分腰椎管狭窄引起的,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表现为从臀部开始向大腿小腿的放射痛,多数病人会有“筋被吊住”的感觉,坐立难安,有的病人伴有行走后大腿或小腿的酸胀不适感,需要休息后再继续行走。再严重的患者可以伴有小腿、足部的麻木感甚至乏力感。
腰椎间盘突症引起下肢疼痛的范围多数如图分布,还可以伴有麻木乏力酸胀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示意图,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神经根引起症状。

        患者来院就诊后,医生查体后会开具CT或者磁共振检查进行确诊,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建议不同的治疗。一般初次发作,症状不严重,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较轻微的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口服药物或者椎管内的封闭治疗。对于一些保守治疗无效,甚至保守治疗期间症状加重,或者影像学检查评估后,突出严重或椎管狭窄严重的患者,预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会建议手术治疗。
        以往传统的手术治疗在人们印象中就是需要作个大口子的“开刀”,创伤较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这种“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患者,可以通过“内窥镜”进行微创治疗,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开刀”大不相同。就好比现在已广为接受的胃镜、肠镜一样,脊柱内镜也属于内窥镜的一种,可以通过脊柱内镜进行检查和治疗。不一样的是胃镜、肠镜能通过口、肛门这些自然的开口进入检查,脊柱内镜需要在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但由于脊柱内镜比胃肠镜更细一些,仅为0.75cm,所以皮肤切口也仅有这点大小,并不像想象中的这么可怕。完成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一般也仅需要在局麻加点静脉辅助麻醉下完成,术后恢复快,术后当天回病房就可下地行走,对于那些年龄大担心全麻风险的,更是一种低风险同时又疗效好的选择。
       脊柱内镜技术可成熟用于颈、胸、腰椎疾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真正做到把微创治疗理念落到实处,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左上图片显示手术切口仅1cm不到;右上图显示经小切口,内镜取出的大块压迫神经的髓核组织;下图显示腰部的手术切口位置。
图中原长的手术疤痕为20余年前腰椎手术的疤痕,小手指所指暗红色疤痕为手术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内镜治疗的手术切口,患者术后回病房即可下地活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