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为什么我就想开点止住咳嗽的药物,医生又是抽血,又是听肺部,还问一大堆问题?

2018年01月17日 8405人阅读

       很多疾病都有咳嗽这个症状,例如支气管炎、肺炎、感染后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返流、咳嗽变异性哮喘、脑性瘫痪、结核感染、心理性咳嗽、百日咳、支气管异物, 此外,药物性咳嗽、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包括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支气管肿瘤、心功能不全等许多疾病亦可引起咳嗽。


       相信大家看到这些专业名词都很陌生,更别提理解每个疾病。其实重点是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咳嗽,但是每个疾病又有每个疾病的特点,不可能只是通过“咳嗽“”,就能诊断疾病,还需要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去判断哪个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所谓的有用的信息指什么:

       1.患者的疾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址等。


       2.本次咳嗽的起病时间,起病诱因,咳嗽的程度和音色(如单声咳常出现在干性胸膜炎、大叶性肺炎等患者;声嘶多出现在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的患者;鸡呜样咳嗽多出现在百日咳、喉部疾患患),咳嗽伴随的症状(有无发热、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


       3.既往的疾病情况,是否出现过同样的问题,做过什么诊断,本次疾病是否和上次相同,或者有何不同。


       4.有无治疗过,用过什么药物,做过什么检查,治疗之后有没有好转,有无药物过敏史。


       5.最后,看看患者或者家属提供的信息够不够充分,不够充分,缺什么就补什么,例如没有做血常规检查?没有,那就查一个,没有听诊肺部,不知道感染是不是有侵犯肺部?那就听一下,还有什么信息没有提供,再问一下。综合所有信息,才能找到最可能的病因,再针对性开药。


       并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咳嗽都是吃某个药物就好的,往往你会发现,不同时间吃同样的药物,或者不同人用一种药物,其实效果都是不一样的。


       没有包治百病的药物,也不是吃完立竿见影的止咳药物才是合适的药物。

       配合医生找到真正的病因,才是治疗的重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