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生脑卒中,一定要及时治疗!

2018年02月28日 86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脑卒中(又称中风)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名人也遭遇此病,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陈佩斯父亲陈强、小品演员赵本山等。

WHO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有700多万,世界排名第一,近50%的卒中患者为40-64岁的中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然而,与发病人数增加相对应的却是救治的滞后。绝大多数病人都是上午发病下午送院,而这一耽误让自己和家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据估算,我国县级以上医院每年脑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400亿元,间接费用高达800亿元以上。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我国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表现为脑血栓和脑栓塞,而出血性脑卒中因颅内出血表现为脑溢血。

一般表现有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行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无原因的严重头痛;昏厥等。

什么原因导致了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

年龄也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的程度越来越重,卒中的发病率也趋向增高,70岁以上人的卒中率是50岁以下人的20倍。但是现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从性别来看,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可能与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者多于女性有关。

不过,在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血压。70%以上的脑梗塞患者、9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发生脑卒中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在发病4小时之内。一旦超过4小时,溶栓不仅不能溶通闭塞的血管、挽救已经死亡的脑细胞,反而有造成脑出血的危险,最终病人失去了最佳抢救时机。

发现患者突发急性脑卒中后,要立刻拨打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医生指导进行处理。”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同时,给患者乱吃降压药、不专业的搬运、掐人中或使患者仰面平躺等,都是非常错误的急救方法。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前,应平稳放置患者,使其保持安静。避免摇晃、拍打病人,特别是头部。很多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大口喘气,此时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则会影响呼吸。患者出现呕吐时,切不可仰面平躺,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平卧位会使患者的舌根后坠,堵住嗓子造成窒息。所以,应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


防治脑卒中的谣言

1
放血疗法是否管用?

网传急救脑卒中方法显示:卒中(不管脑出血还是栓塞)、口眼歪斜,马上取缝衣针将患者双耳垂最下点刺破,各挤出一滴血,病人马上治愈,并且不留任何后遗症。

事实上,这个方式是不靠谱的。虽然中医确有放血疗法,但是适用于人出现休克或高热的情况下,可使用针刺放血疗法急救,通过刺激穴位的方法可缓解症状。但鲜有听说扎耳垂急救卒中。

正确的做法应是让患者平躺,尽量不要活动,松解其衣物以保持呼吸顺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春秋季节输液能否预防?

有人认为春秋两季能够预防脑卒中,每年的春秋二季,就有不少老年人排着队到医院输液,觉得这样能降低血液粘稠度,疏通血管,从而预防了脑卒中,是真的吗?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没有科学依据。首先,引起脑卒中和再次脑卒中的原因是年龄、遗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烟酒、肥胖、药物、饮食等因素,凡是不从上述致病因素进行干预的行为,是不可能起到预防作用的。

其次,输液时可能出现输液并发症,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效果,而且输液会增加血容量,对有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预防脑卒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短期的输液不会有作用。


如何正确预防脑卒中?

卒中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针对那些有卒中危险因素但还没有发生卒中的人而言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他们发生卒中的危险性。

如果患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病史,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性非常高。二级预防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使那些卒中患者避免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对于这些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来判断病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