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病例】女老师患面肌痉挛眼跳脸抽不好意思见人,姜海涛教授为她手术找回“面子”

2021年12月13日 777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一个月的卢女士再次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姜海涛教授门诊,进行复诊。卢女士是一名老师,受面肌痉挛折磨4年多的她,1个月前,姜海涛教授为她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后,面部抽搐现象彻底消失,重拾了自信!

  手术切口位于右侧耳后发际线后

  咸阳53岁的卢老师,右眼周及面部不自主抽动4年,加重2年。曾经到眼科诊治,进行局部肉毒素注射后有缓解,2年前再次出现右眼周不自主抽搐,程度较前加重,伴右面部不自主抽搐,为了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进行颅神经显像检查发现面听神经小血管骑跨。

  姜海涛教授介绍:“卢女士的病因是由于神经与血管压迫是导致,保守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是无法根除病因的,唯一的根治的方法就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11月3日,我们采用幕下开颅右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术中探查右侧面神经,发现责任血管于小脑后下动脉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用神经垫棉将其隔离减压后,病因解除,面部抽搐症状消失,达到根治的目的”。

  面肌痉挛不痛不痒,不治疗能够自愈吗?

  大部分面肌痉挛患者在发作时不痛不痒,只是对“面子”有影响,那么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疗了?或者不治疗再等等会不会就自己痊愈了……其实不然,面肌痉挛看似症状在面部,实则病因在颅内,如果责任血管与神经得不到解压,病因是不会消失,因此,如果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切勿存侥幸心理,认为忍忍就会消除,而且如果长期的症状得不到改善,面听神经就会受到损伤,患者会出现听力、视力并发症。

  面肌痉挛诊断,还需要进行哪些辅助检查?

  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推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辅助检查一般常见的就是核磁共振,很多门诊就诊的患者也有疑问,为什么我已经做过核磁共振,却还要重新做?一般的核磁共振与面肌痉挛颅神经显像的不同,无法明确血管与神经。

  面肌痉挛如何治疗?

  药物(有效率70%,长期效果甚微,副作用大)、常见药物类型、有效率

  肉毒素(短暂有效3-6个月,反复治疗面瘫风险);

  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率95%),唯一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责任血管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责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动脉也可以是静脉。

  而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有效手段,手术是在患者耳后作一个5cm左右的切口,颅骨钻孔,在显微镜下对面神经走行区进行探查,将面神经与责任血管以Tefflon垫片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开,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面部痉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整个手术过程大概两小时。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风险大吗?

  由于颅神经疾病位于脑干附近,手术并非像大家想的只是解除责任血管与神经压迫。对于术者的临床解剖技艺及显微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就会导致严重并发症。而从2008年开始,13年的时间,我院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治疗组克服了传统观念的巨大阻力,帮助近千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患者摆脱病痛。从传统技术改进、新技术立项到神经外科相关器械和仪器的改造更新,在大量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特色,形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规范化及管理流程,患者手术根治率达到95%以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