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细雨润无声,丹心化沃土--追忆北京朝阳医院产科主任赵耘

2018年10月22日 932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令人敬仰和爱戴的北京朝阳医院产科赵耘主任在愚人节那天永远地离开我们远去了……悲恸中我们感慨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就在短短几天前我们还谈工作、谈她的研究生答辩,而转瞬间却阴阳两隔了……与此同时我们又赞叹生命的美丽与顽强:回忆赵耘主任带给我们一切的一切,是睿智、是从容、是谦和、是坚强……

赵耘主任工作中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微笑,每天早上七点她总是第一个来到病房,了解昨夜是否有病重的产妇入院,治疗效果如何?然后来到产房,关心的问候夜间留下的产妇是否吃了早饭、产程进展如何?家人是否了解产妇的情况?夜班医护人员有何问题等等。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雪,她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她悦耳柔和的声音就象早上的阳光一样带给大家温暖,而对她来说一天紧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产科路军丽

“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医者的必须,对患者的真心关爱是行医者唯一的态度”

赵耘主任说她自幼体弱多病,少了童年的戏耍却有更多的时间畅游在古今中外的书籍之中。慈爱的母亲教给她善待人生的一切生命。16岁考取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立下救死扶伤的誓言,21岁成为一名妇产科医师,前辈和母亲的教诲使她懂得: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医者的必须,医生的工作不容有半点疏忽,因为医生面对的是无法替代的生命。从医26年来,赵耘主任从未间断过学习,她获得了北京大学免疫系在职硕士学位,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西乃山医院进修因首次培养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得学校嘉奖。拒绝了加方主动提出的技术移民和实验室高薪,离开了病重的母亲(父母及姐姐已移民),她在众人的不解中毅然回到祖国,带回了中加合作的科技部合作863课题。她只有一句话“我是一名医生,我的病人在等我回来”。大家都知道产科是风险极大责任重大的科室,赵耘主任来到朝阳医院后,发现科室的医师多因惧怕风险而不愿在产科工作,她就通过每天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进行言传身教,告诉大家产科工作重在预防:她完善了周末孕妇学校,使孕妇在妊娠的不同时期都能得到健康知识的指导,也促进了医师与孕妇及其家属的交流。在门诊工作中,她健全了高危评分管理系统,开展了产前遗传疾病的咨询,健全了产科高危病人抢救常规及流程。在分娩量持续增长3倍而人员未增加的情况下,她坚持身先士卒,狠抓产科质量,从接生手法到重大病人抢救,随时随地对大家进行讲解和培训。作为中华妇产科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市围产学会委员、北京市和朝阳区孕产妇抢救技术指导专家成员、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她有许多社会活动,但她一直雷打不动坚持每周三上午的主任查房,每一位听过她查房的医师无论职称的高低,都被她深入浅出的病例分析、最新进展的生动介绍、言简意赅的点评而忘记了中午进餐时间,大家折服于她渊博而灵动的知识之中。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中,朝阳产科拥有了许多热爱产科工作的各级医师,拥有了健康向上的护理队伍,也获得了包括印度、非洲、俄罗斯、欧美各国及全国各地患者的认可。一位朝阳区妇幼处产科质量检查的工作人员在看了赵主任写的查房记录后马上拿出相机把它拍摄下来,她说“从未见到一个主任级的医师记录病历如此详细:包括病史、查体、诊断、治疗方案、产程中注意事项以及给药时间、方式、速度等都记录的如此清楚,应该作为青年医师的模版。”每一次手术结束,赵主任要亲自把病人送回病房,向家属交代手术中所见;无论多晚,她都会在当天完成手术记录并亲自向接班医师交班;无论多累,她都会在产前诊断结果出来的第一时间通知即使远在千里的孕妇,告诉她胎儿的情况以及进一步治疗的意见。严谨慎思而谦和是她的每日工作准则,也正在成为朝阳产科工作人员的准则。作为北京市和朝阳区孕产妇抢救中心,平均每月要接收来自通洲区、朝阳区乃至河北地区的15-20例危重孕产妇的抢救任务,朝阳产科在全院各科的配合下没有发生一例孕产妇不可避免死亡,获得了北京市卫生局的好评。

“每个孕妇都是家庭的中坚,抢救她们我们永不言弃”

随着医学的进展,社会的流动,过去许多不能存活的患者生存到了生育年龄,流动人口又导致许多患有各种基础疾病的孕妇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基本产科保健,这些变化使产科工作的责任成为重中之重。朝阳产科几乎每天都有心、肝、肾、脑、胎盘功能异常的孕妇在需求抢救,无论病人来自何处,贫困与否,甚至脏臭,赵主任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抢救现场,立即对病人进行全力抢救。她说“生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孕妇都是家庭的中坚,我们不能让年迈的父母失去女儿,不能让丈夫失去心爱的妻子,更不能让刚出生的孩子失去母爱,所以对孕产妇的抢救是无条件的,是永远不能轻言放弃的!”

2007年5月对三次心跳停搏的患者梅兰的抢救就是一个最好的事例。在随后的全院病例讨论中,所有参加者尤其是参加过抢救的医护人员都表示他们通过这一病例的抢救,深切的感到了产科永不言弃的精神。奇迹,很多人会这样说,熟悉赵主任的人会说这是她用自己生命火花的燃烧,来换得患者生命的回归。

“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天的生命剩余,只要一息尚存,我仍将用我的知识为医学服务”

行医26年,诊治过多少病人,赵大夫无法计数,迎接过多少新生命,也难以计数,经她亲手接生的孩子已经有很多都长大成人了吧,然而我们的赵主任对自己的健康关心却太少了:每年医院的常规体检单都在过期多日后被她扔弃,总是觉得自己是医生,实在累了就倒下躺一会,身体的种种不适都解释为工作太累,休息后会好。07年随着分娩量的一再增加,赵主任经常感到乏力和肝区不适,但她仍然日复一日的工作着。7月底全院的例行体检又结束了,护士长在一天早上硬拉赵主任去做个腹部B超,超声郭主任看了肝胆未见明显异常,却看到了胸腔积液,他让赵主任躺下,向盆腔看去,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他们清晰的看到了腹水。赵主任笑着问大家为什么不说话,她说“我们是医生,我们都知道胸腹水意味着什么。”这是个周三主任查房的早上,回到科室,赵主任嘱咐护士长不要声张,继续如常完成了主任查房,才告诉张震宇主任她要去协和进一步检查,因为她的丈夫是协和医院的医生。CT结果很快出来了,胸水穿刺病理结果也出来了:年仅44岁的赵耘主任不幸患了卵巢癌而且已经是最晚期:第四期胸腔转移了!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结论:年富力强的、每天微笑迎接新生命的、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北京地区的负责人,平和而果断的产科主任,她的生命已经指日可数了!科室的同事、她教导过的工作在不同医院的研究生,院内的领导们无不叹息造物主的不公,甚至唏嘘落泪。赵耘主任却依然平静的完成了科内所有的工作后才去住院手术。病理结果使大家更加揪心:她患的是中低分化的子宫内膜样癌,且原发灶并非卵巢,协和的病理科也难肯定原发灶,估计腹膜多中心来源可能性大,肿瘤十分罕见,预后不良。为了留住赵耘主任的生命,协和妇科肿瘤专业的教授们决定术后就开始最足量的化疗。化疗间隔为21天。顽强的生命力使赵主任术后再次站起来了,术后半月,化疗后一周她来到医院,没有人相信一周前她还在高热40度,而她的白细胞仅不到3000/mm3。她依然在真诚的微笑,依然在坚持周三的查房;化疗一次又一次中击她的身体,但她依然微笑着参加了8月、9月全市的孕产妇急救中心的检查和被检查,参加了通洲区的全日孕产妇急救检查和培训,现场指导她站在那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病历解释她耐心而有力的一说就是两三个小时,没有人听她说一声累。只有她自己知道,迈上回家的三层楼需要多少汗水;只有她相濡以沫的丈夫知道,每天夜间因为突然丧失卵巢功能和化疗后的虚弱,她的汗水,还有深夜她难以入眠、难舍事业和温馨的家庭的泪水会浸透多少条毛巾。化疗六次后,虽然在第三天因医院急诊需她去院,回来后就高热39度,她仍然在第二周参加了北京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三天后她又主持了朝阳区的助产培训班,中午还召开了十一五攻关课题讨论会。十余个、二十余个疗程的化疗过去了,不出所料的是肿瘤指标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出呼所料的是看似柔弱的赵耘主任依然活跃在学术活动中,依然在家中修改着各位医生的文章,依然在为一线抢救出谋划策。“生暂来,死暂往,我不知自己还有几天生命,但我愿一息尚存,就尽力发挥我的学识,为医学事业工作,仅此才能感谢生我育我的母亲,亲我爱我的家人,尊我敬我的同仁,需要我的病人”。

“我走后电脑留给产科”――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产科事业

赵耘主任在经历了两次大的手术、顽强的坚持了常人无法承受的二十余个疗程的大剂量化疗后,2009年11月下旬开始,肿瘤无情的侵噬了她的消化道。持续保留胃管、肠道造瘘,每天只能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即使这样,她心里牵挂的仍然是工作,是她热爱的产科事业。在赵耘主任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最令她放心不下的竟是她的研究生论文的质量和答辩以及产科将来的发展!嘱托她的丈夫:在她走后将她个人出资的用以研究生答辩的费用转交给她的学生、将生前写好的短信发给张震宇主任:“我走后将电脑留给产科,电脑虽然已经过时了,但其中的资料也许还可以参考…”留下遗书:“尊敬的朝阳医院各位领导、各位朝阳医院同仁:我因患癌症,疾病已到晚期,难以治愈。感谢我生病期间各位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走后也希望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追悼仪式……再一次感谢大家,给大家添麻烦,深感歉意!祝医院蓬勃发展!大家万事如意!”

……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 路军丽

于2010年清明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