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孕前检查一页通

2016年03月23日 9024人阅读

       为了胎儿和孕妇的健康,备孕夫妻一定要进行孕前检查,女性孕前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B超检查弓形体筛查染色体检测等,男性孕前检查主要包括精液检查泌尿生殖系统检查等。

1、女性孕前检查注意事项 

       女性在进行孕前检查的当天凌晨,也就是0点开始,要禁止进食,禁止喝水,因为有的孕前检查项目需要空腹进行,否则会影响孕前检查的正常进行。2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准备怀孕前3—6个月,以便在发现异常或不适合怀孕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和矫治。女性在进行孕前检查时要注意避开月经期,选择月经停止后3—7天进行孕前检查比较好。在进行孕前检查的3天内不要有性生活,在进行体检前一天注意休息好,保证精力充沛,检查前一天不要清洗阴道。3体检前3—5天饮食清淡,不要吃猪肝、猪血等含血性的食物。检查前一天晚上12点之后不能进食和饮水。4在孕前检查中,其中有妇科B超检查,此项检查需要在膀胱充盈的前提下来做,因此,要在B超检查之前憋尿。尽量在早晨起床后接少许晨尿,以备验尿使用。5做X线检查时,要穿棉布内衣,不要穿带有金属钮扣的衣服、文胸;身上若有项链、手机、钢笔、钥匙 等金属物品要摘除。

2、男性孕前检查注意事项 

       男性在孕前检查,要注意保证规律的生活方式,要避免熬夜,要劳逸结合,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饮食要注意营养全面、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尽量避免吃高脂、高糖、高蛋白的食物。2检查前三天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油腻、糖分高的食物。男性朋友要在计划怀孕之前的三个月甚至半年之内戒烟戒酒,因为吸烟会引发性功能障碍,降低生育力能,影响到受孕的成功率,影响受精卵及胚胎的质量;长期的大量饮酒,会导致男性的精子数量减少,活力降低,畸形精子,影响受孕和胚胎发育。3孕前检查前3—5天不能有性生活,禁欲时间太短或太长都有可能影响精子的品质。4体检前一天应洗澡,保证身体的清洁度。5抽血要空腹,因此检查前一天晚饭后不要在吃东西,保证在抽血前空腹8小时以上。

       孕前检查项目中的尿常规检查有助于肾脏疾患的早期诊断。怀孕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病情会随着孕期的继续而加重,引起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甚至必须终止妊娠。

       尿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的,一般是取早晨第一次尿中段作检查。尿常规检查结果一共分14项。

       1、尿量(Vol),一样平常环境下正常成人一昼夜排尿0.8~2.0升。但也受到饮水量、活动、出汗、气温等因素的影响。

       2、尿色(Col),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尿崩症、糖尿病等患者几乎无色,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疸患者呈桔黄色或深黄色。

       3、酸碱反应(pH),正常新鲜尿多为弱酸性,pH6.0左右,因受食物影响,pH常波动在5.0~8.0之间。

       4、比重(SG),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

       5、透明度(Clr),正常尿清澈透明无沉淀。安排一段时间后,可出现絮状沉淀。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色素数值、白血球数量、有无潜在感染,以及是否患有贫血。如果你患有严重的贫血,孕期可能会出现铁的供给量不足,影响胎儿发育,而且不利于产后恢复。


       血常规检查作用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 (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优生四项(TORCH)可早期发现孕妇感染后,胎儿是否感染,并有针对性接受治疗或终止妊娠。若胎儿未感染,可通过让孕妇接受治疗,避免胎儿感染;若胎儿已感染,并且引起了内脏器官异常,医生通常建议孕妇终止妊娠;若胎儿虽已感染,但未查出内脏异常,一种情况是孕妇到优生门诊接受规范治疗,有可能会产下健康的婴儿,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出生后,可能会出现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先天性“隐形”疾病,这些疾病极难治愈,只能采用康复训练等早期干预手段,缓解患儿症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