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过敏性哮喘怎么办 防治哮喘病三大误区

2017年10月07日 8841人阅读

哮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憋气。哮喘发作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把头蒙在被子里面呼吸,吸气也费劲,呼气也费劲。
越吸不进气,人就越想加快点呼吸的节奏,这种呼吸又快又促的现象就叫做喘。啸就是呼啸的意思,是说哮喘的人发作起来,呼吸就像吹哨子,出气进气都会带着一种哨子的声响。
一般来说哮喘虽然不容易治好,但是也不是太令人焦心的一个病。大不了发作起来赶紧吸几口喷雾。反正也不是太要命的事儿。
不能小看过敏性哮喘


会死人啊!
不过在我们医生的眼里,这种简单的哮喘算是比较少的,因为他们自己吸点喷雾缓解了,就不来医院了。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比较复杂的哮喘。说白了一句话,但凡好治的都不到医院来了。
最后落在我们手里的哮喘,基本都不单纯,他们常常都夹杂着并发症。哮喘不可怕,哮喘的并发症可是真要命!
1
呼吸骤停
呼吸骤停就是突然间就没气了。更凶险的是,出现这种并发症之前还经常没什么预兆。指不定在哪里就发作了。仅有的一点规律就是,过敏性哮喘引发的呼吸骤停大多数发生在病人已连续发病几天后吃饭的时候或者咳嗽的时候。
呼吸骤停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发病时的神经反射失常有关。
虽然在整个人群里面,这种并发症并不多,但是到我们在医院,这种疑难的就碰到的比较多一些。
2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简单点说就是慢慢的没气。多为哮喘持续状态发展到后期所并发。看起来就像被人掐住脖子一样,出不来气。憋的口唇都会发紫,脑子也会迷糊掉。
这种并发症也是很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救治,也是极容易死人的。
这种情况普通人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估计都不相信哮喘还能这么严重。
有一种情况跟这种哮喘导致的呼吸衰竭机理上非常类似。
小孩子有的时候因为想要个什么东西,别人不顺他意思,就大哭一顿。哭着哭着就喘起来了,喘着喘着就嘴唇发紫了。
当年,我家亲戚有个熊孩子,大概是看上我的一个什么玩具了,我不给他。这熊孩子就哭哭哭,哭的喘起来了,一直喘到嘴唇发紫,两眼发白。
我因此被我妈好一顿打。
3


气胸
哮喘会导致人呼吸时候进气进不得,出气出不得。有的人是进气还能进,出气有点难。肺部里面残留的气体就越来越多。肺泡就一点一点鼓了起来,跟吹气球一样。
最左边的是正常人的气道,很宽广,通气性很好。中间是哮喘病人不发作时候的气道,比正常人的就细了很多,气体通过就受阻了。而最右边就是哮喘发作时候的气道,几乎都快堵上了,呼吸最困难。气体出不来,就留在肺泡里了。
这时候要是咳嗽一下,那就惨了。
许多薄弱的小肺泡就可能被震破,肺泡破了,气不就漏了么,这些气体有可能顺着肺间质跑到纵隔形成纵隔气肿。更常见的情况是气体跑到胸膜腔里面去了,造成气胸。
所以哮喘,千万不可以马虎大意!一定要在缓解期就下功夫保养,要是真的到了发作期,急来抱佛脚,还说不定抱上抱不上呢。
防治哮喘病三大误区
据不完全统计,凡是灰霾比较厉害的季节里,哮喘病的病人会增加3%~5%,因此,哮喘的早防早治是我国当前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控的重点。
工业污染严重,要注重哮喘病防治
在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哮喘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为开班作了主题演讲。钟南山指出,经济越发达,工业化发展得越快,哮喘发病几率就越高。钟南山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防治哮喘病,特别是在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社区医生和老师对哮喘疾病的防治意识还需要提高,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哮喘的防治。
调查显示1994-2009年青少年患病率上升6%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广州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在13所学校中,主要是对13岁到14岁的孩子的同学进行一个关于哮喘病的基线调查,大概调查了3000~4000个孩子。第一次是在1994年,第二次是在2001年,第三次是2009年,最近我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调查。我们发现,1994年的时候青少年哮喘的患病率大概是3%左右,但到了2009年上升到百分6点几。增加了差不多大概一倍。”钟南山说。
鼻炎、肠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都将有影响
钟南山提到,不仅是哮喘病,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都会有类似的过敏性疾病,比如在气管是哮喘,在鼻子是过敏性鼻炎,在肠子是过敏性肠炎,在皮肤是荨麻疹,那就是过敏性皮炎,将来大家可能还会遇到会有一些食物过敏。这些疾病将影响到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发病率也在增加。
钟南山说,灰霾里头的很多成分,包括臭氧、二氧化硫等,都是引起哮喘发作以及相关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广东省内,凡是灰霾比较厉害的季节里面,哮喘病人会增加3%~5%。”
防治重点:在社区早防早治
钟南山介绍,与别的病相比,哮喘病比较容易控制,同时也较容易得到临床的好转,甚至得到临床治愈。钟南山坦言,目前防治的主要问题是广大社区医生、老师、家长、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深。“这个病一发作就很厉害,好了以后就完全没事一样,但会反复发作,且次数越来越多。这样治疗非常困难,所以防治哮喘病最需要的就是早防早治。
钟南山呼吁,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社区医生和老师对哮喘疾病的防治意识还需要提高,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哮喘的防治,哮喘的早防早治是我国当前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控的重点。
温馨提示:防治哮喘三大误区
误区一:哮喘不发作就不治疗
从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
专家观点: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降低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听说需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会发胖或影响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专家观点:
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
患者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会有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