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看精神和心理门诊须知和准备事项

2018年07月15日 87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纷繁的社会中,许多人们因为精神或者心理上的困扰而需要寻求帮助,为了广大的来访者在到精神和心理门诊就诊时,能够省时省力,提高效率,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了解正规的能够提供帮助的医学机构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曾波涛

现在有了网络,网络上的知识真的是海阔天空,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到今,包罗万象,也有无穷的医学知识,但是,也有很多是夸大宣传的广告。针对这种状况,建议来访者以公立医院为主要方向,一是公立医院比较正规,医疗活动有章可循,二是在公立医院看病能享受到医保,国家对于门诊费用都是有考核和限制的,不会给您浪费许多钱。较大的三甲医院设有精神科门诊,主要是药物治疗,各个城市都设有精神卫生中心,在精神卫生中心有精神科门诊和病房,也有心理咨询门诊,有的心理咨询的水平还是很高的。

2. 在去门诊前要梳理归纳一下自己的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自己有变化的,在此之前有没有什么生活事件比如家庭变故、工作改变等等。自己发生了那些变化(心理上、身体上),按照这样的顺序最好能记录一下,有助于医生很快的了解你,提高你就医的效率,节省您的时间,曾经有一位泰安的患者把自己所有的就诊经历打印出来,到青岛来看病,这样很好,避免了重新叙述花费的时间,毕竟每一位患者的就诊时间是有限的。您总结的越有条理,越有助你医生准确的帮助您。

3. 适当的了解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的现状

医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不是发达的科学,医学目前还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世界上有几千种甚至上万种确定名称的疾病,有办法治疗的只有几百种,能彻底治愈的只有几十种。所以精神心理科目前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的治愈率,世界上也只有50%左右。其次就是精神疾病大多需要长期的治疗,重的精神疾病急性期治疗就是三个月,有许多还需要维持治疗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是疑难病历,还需要多个专家的会诊。

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恐惧,有的人不敢去精神门诊,怕越治越厉害,有的人在家里拖延,希望不治自愈,还有的人相信夸大宣传,相信一些“一个月根治,无副作用,永不复发”等等,这都是不科学的。希望人们能够树立科学的态度,相信医学,实事求是的面对疾病,治疗疾病。只有积极努力的治疗,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

4.  把在各处就诊的病历和化验单检查单,按时间顺序排好

就诊当然免不了相关的检查,正确合理的检查帮助医生更有效的诊断疾病,也帮助医生排除相关的疾病,对于针对性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以前看过许多医院了,有些检查是重复的,就可以不做了,但是有些检查精确性不高,就需要重新做,比如您做的12导联的脑电图,就不如64导联和128导联的脑电图精确。再就是有些指标是变化的,随时要查,比如心电图,血液分析,时刻都有变化,需要不定时的检查。总之,一定带上病历和检查单,不要光用嘴说,医生很忙,记不住您说的每句话,这样对您治病有帮助。

5.  一定写清楚此前用过的药物和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

这是因为我在临床上遇到许多患者,大老远的来就诊,却说不出自己吃过什么药,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比如有的患者说医生给开了红色的小药片,一天吃三片,这样医生无法判断你吃的什么药。一定要记清楚药品的名字和使用方法,如果病历上记不清楚,一定记在纸上,这样对您的治疗很有帮助,避免多走弯路。医学和药物都需要严谨的态度,一点错误都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来就诊需要做好这一点准备。有的来就诊的朋友带着本子,这样很好,我也有一个本子,经常把治疗的方案画成图表,早中晚各几片,把纸条留给患者,下次来就诊的时候带着,这样对患者很有帮助。对医生也很有帮助。

6. 看门诊前决定一个主要的决定医疗决策的人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需要尽早的治疗,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好,越晚治疗,治疗难度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帮助有精神心理的患者拿主意。很多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家人耐心的劝说,我在门诊遇到很多家属说:他不愿意吃药,大夫你让她吃药吧,一副他不吃我没办法的样子,这样不利于患者康复,家人一定要支持理解患者,耐心劝说。而在门诊上,有些治疗方法,比如长效针,改良电抽搐治疗等等,需要家属帮助决策,不能顺着患者,如果不能决定治疗方案,患者的疾病就耽误了有利的治疗时机。如果家属的意见不一致,那就找一个能统一意见的人再决定,常常有的患者有好几个亲人,意见不一致决定不了治疗方案,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也就是耽误患者的治疗。

7. 精神心理科也是一门科学,有专门的方法和技术

精神科医生面对的群体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大多数医生都会尽心尽力的为患者服务。特别是心理治疗,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和领悟能力,有的精神疾病患者不适合心理治疗,医生会和你说清楚,不是拒绝给你治疗。有的心理治疗需要合适的治疗师,需要提前预约,也需要来访者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有的人说“医生我来了,我要做心理治疗,你用心理治疗给我治强迫症吧”这样是不合适的,心理治疗有相当大的部分需要来访者本人的努力,不像是外科手术,我交给医生了,我就不管了,心理治疗不是这样的,心理治疗不能由医生来代替患者做改变,只能由患者自己来改变,医生只是引导。

写这篇文章,我是希望每个遇到精神问题和心理问题困扰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合理的帮助,每个人都能尽最大可能的少走弯路,及早康复,我也有会感到职业的成就感和由衷地高兴。

曾波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