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二)

2014年03月07日 734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下篇 第十二章 常见病症的治疗(1)

第一节

感冒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 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腰背酸痛等。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多为正常或减少。

三、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头面部及项背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上印堂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 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风池穴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透至颅内并扩散至整个颈后部且向头顶部传导,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2.大椎、肺俞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3.太阳、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风池穴热感透至颅内、扩散至颈后部且传向头顶,灸大 椎、肺俞穴热感透至深部、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太阳、上印堂穴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图12.1.1~图12.1.3)

六、典型病例

病例1:陈某某,男,51岁,于2005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鼻塞头疼一天。诉昨日下午因天气变化而出现鼻塞、头疼,伴全身无力,今晨起咽痛、鼻流清涕,全身酸痛。查:T:37.6℃,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咽红,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诊断:感冒。经查,可探及大椎、风池、印堂、百会穴附近有明显透热现象。当即于上印堂穴、百会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上印堂穴立即有明显透热现象并有明显扩热现象,6分钟后感整个头颅均有温热感,灸感持续约15分钟后渐回缩并感施灸点皮肤灼热,遂停灸。换灸大椎、风池穴,自觉感到热感透至颅内并扩散至整个颈后部且向头顶部传导,灸感持续约25分钟后渐回 缩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治疗后患者感鼻塞明显好转,没有头痛。查T:37.0℃,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嘱回家后避风寒,注意保暖。次日复诊,无鼻塞、流清涕、头痛,病情痊愈。

病例2:张某某,女,42岁,于2005年6月29日就诊。主诉:发热恶寒一天。诉昨日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怕冷,咽喉疼痛,自测 T:37.9℃,口服板蓝根疗效不显,今日晨起症状加重,怕风怕冷明显加重,感全身酸痛。查:T:38.2℃,舌红苔薄黄,脉浮,咽红,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诊断:感冒。经查,大椎穴附近可探及腧穴热敏化。当即于大椎穴施热敏化穴温和灸,大椎穴即有明显扩热、传热现象,10分钟后感大椎穴热流呈线状上传于风府穴附近,速在风府穴施“接力”温和灸,热深透颅内,数分钟后整个头颅均有温热感,灸感持续约15分钟后渐回缩并感风府穴皮肤灼热,遂停灸。继 灸大椎穴,扩热、传热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渐回缩并感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治疗后患者感全身酸痛明显好转。查T:37.5℃,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嘱回家后避风寒,注意保暖。次日复诊,病情痊愈。

病例3:颜某某,女,23岁,于2005年8月14日就诊。主诉全身酸痛2天,呕吐1天。诉前日外出劳动后感全身酸痛、头晕,伴胸闷欲吐,自服 十滴水、人丹,症状稍好转,昨晨起症状加重,头重如裹,全身微出汗,胸闷欲吐,中午进餐后1小时呕吐一次,吐出当餐进食,自服霍香正气水无效,今晨仍感全 身酸痛,恶寒怕冷,吐出早餐,大便稀。现来我科求诊。查:T:37.3℃,舌淡苔腻,脉濡,咽不红,扁桃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四肢皮温偏低微有汗出,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诊断:暑湿感冒。经查,中脘、左太阳穴附近可探及腧穴热敏化。于中脘穴行热敏化温和灸,即感热流徐徐入内,5分钟后热流扩散约 7.0×8.0cm大小,10分钟后感热流渗透入腹腔,整个上腹部感热流涌动,嗳气数次,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透热、扩热感消失,回缩至中脘穴并感皮肤灼热,乃停灸,换左太阳穴立即有明显扩热现象,感左侧头颅表皮均有温热感,灸感持续约20分钟后渐回缩并感左太阳穴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一次治疗。灸后四肢皮温恢复正常,精神明显好转。次日复诊,病情痊愈。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一、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本病属中医 “内伤咳嗽”范畴。内伤咳嗽多因平素体虚,或肺阴虚损,肺气上逆,或脾胃虚寒,健运失职,痰湿内生,上扰肺络,而引起咳嗽。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多与脾、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二、诊断要点

1.慢性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持续3个月或以上,连续发作2年或更长时间。

2. 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排除心、肺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