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盆腔结核

2017年11月27日 163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症状

盆腔结核常见临床表现下腹部胀痛不适、腰背酸痛、尿频、白带增多,痛经、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少,周期明显延长,甚至闭经等等局部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以上症状可单一或多项同时存在;亦可无明显症状或体征,而在体检时发现盆腔积液、盆腔内包块、囊肿,或以不孕不育就诊。

 

病因

盆腔结核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是属于生殖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多为继发感染。多发生于20~40岁的生育年龄妇女,占80%~90%。一般认为肺结核有2%~8%同时有生殖器结核。据相关文献报道,盆腔结核占生殖结核的2%。其主要来源于肺结核、腹膜结核,且引起结核性盆腔炎有3种原因和途径,分别是:血行传播、直接蔓延、原发性感染。 结核性盆腔炎病原菌为抗酸性结核杆菌,根据结核菌的代谢、生长特性,将在结核病灶中的结核菌群分为4类。 A群 早期活跃的结核菌。在早期活跃病灶中大量存在于细胞外。 B群 随着病情进展生长于酸性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内。量较少。 C群 是在中性干酪病灶中繁殖缓慢或间歇繁殖。 D群 呈休眠状,完全不繁殖。

 

检查

1.病理检查    

是诊断盆腔结核最可靠的依据。于月经前2~3天或月经来潮时12小时内做刮宫术,在术前及术后应抗结核治疗,以预防刮宫引起的结核病播散。由于子宫内膜结核较多由输卵管结核蔓延而来,故刮宫应注意刮取子宫角内膜,并将全部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在病理切片上找到典型的结核结节,诊断可成立;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结核的可能。病理检查最好作连续切片。闭经时间长的病人可能刮不出内膜,可收集宫腔血液作细菌培养或PCR检菌、动物接种。


2.X线检查 

1)胸部X线拍片,必要时作消化道或泌尿系X线检查,以便发现原发病灶。 


2)盆腔X线平片检查:若显示多个钙化阴影,表示盆腔淋巴结或输卵管区发生结核病灶形成的钙化,内生殖器结核的诊断可基本肯定。片中未见钙化影,不能排除结核病的发生,可能病程较短,钙化尚未形成。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在月经后3~7天造影,闭经者随时进行,手术前后需服用抗结核药物,以防结核灶扩散。 诊断价值较高的影像特征为:


1)盆腔内有多个散在钙化影;


2)输卵管腔多处狭窄,碘显影剂呈串珠状;


3)输卵管中段阻塞,伴碘影剂进入管壁间质;


4)子宫腔重度狭窄或变形;


5)碘显影剂进入宫壁间质或宫旁淋巴管、血管;


6)卵巢区域见环状或球状钙化影。


4.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可在镜下取活检做病理检查,腹水做直接涂片抗酸染色镜检或送结核菌培养,以及腹水PCR敏感性高度增加,尤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卵巢癌的鉴别较大。


5.结核菌培养:

刮取子宫内膜,收集血或宫腔、宫颈分泌物做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但一般阳性率不高,急性活动期可高些。


6.其他:

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可能增多,结核病活动期血沉可增快。PPD试验强阳性可支持诊断。

 

诊断

为提高确诊率,应详细询问病史,患有原发不孕,月经稀少或闭经时;未婚女青年有低热、盗汗、盆腔炎或腹水时;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时;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本人曾患肺结核、胸膜炎、肠结核等,均应考虑生殖器结核的可能。

 

治疗

治疗原则应选用3-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疗程9-12个月,当对一线药物耐药时,应以药敏结果为依据,选择敏感药物,耐药患者要延长疗程至18-24个月。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对临床上诊断困难,但高度怀疑的患者,可选择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于盆腔包块较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在抗结核治疗4-8周后,择期进行

 

预后

抗结核治疗盆腔结核疗效肯定,预后良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恢复或拯救女性的生殖功能。

 

预防

盆腔结核是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积极治疗肺结核。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对机体有一定的作用。须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