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角色扮演在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018年07月04日 827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李勇1、王锦帆2、许年珍1、贺丹军1、吴玉琴1、王昊飞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李勇

基金项目:南京医科大学十一五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新技术新项目资助课题

作者单位: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李勇

通讯地址: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00号(210029)

[摘要]角色扮演教学法具有提高操作能力、激起换位思考优势,适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研究结果提示角色扮演教学法利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特别是对于建立关系能力的提高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角色扮演  医患沟通  医学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所重视[1];角色扮演具有提高操作能力、激起换位思考等优势,适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但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尚不明确[2],本研究拟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并与传统教学法进行对照,以分析角色扮演教学法对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教学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A、B两个班医学生,每班约为50人,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平时学习成绩等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设A班为实验组(A组),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末实习课时,按角色扮演教学法施教:将所有学员每3人分为一组,1人扮演医生、1人扮演患者,1人为观察者。经过15分钟的角色扮演,扮演医生的学员按照访谈提纲询问患者,结束后由观察员汇报整个访谈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情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关系、病史问诊、沟通技巧和结束谈话,然后三人交换,轮流扮演医生、患者及观察者,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用适当的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观点[2];设B班为对照组(B组),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末实习课时,按传统教学法施教;采用医患沟通问卷在教学前一个月和教学后一个月对两个班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医患沟通问卷共30个问题,分为沟通准备、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解释病情、达成共识和结束沟通六个因子[3,4]。

3.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教学后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和结束沟通因子分高于教学前,B组教学后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解释病情因子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A组的建立关系因子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教学前后医患沟通问卷因子分比较(±S

沟通准备

建立关系

收集信息

解释病情

达成共识

结束沟通

A

教学前

7.68±1.62

7.33±1.77

7.25±1.62

7.36±1.22

6.95±1.62

7.60±1.21

教学后

7.62±1.67

8.72±1.89*

8.62±1.67*

7.72±1.47

7.22±1.69

8.53±1.34*

B

教学前

7.70±1.72

7.30±1.52

7.57±1.55

7.65±1.60

6.72±1.59

7.67±1.21

教学后

7.69±1.61

7.91±1.46*

8.31±1.68*

8.40±1.59*

7.19±1.14

8.11±1.79

P(A组前后对比)

0.871

0.023

0.021

0.512

0.516

0.035

P(B组前后对比)

0.882

0.034

0.030

0.039

0.499

0.097

P(教学后两组对比)

0.765

0.046

0.656

0.089

0.896

0.389

*P<0.05,组内与教学前比较;#:P<0.05,教学后组间比较;

三、讨论

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须从医学生的培养抓起,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除了要掌握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医疗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医疗工作的核心是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就要求医生既要面对病人的躯体疾病,又要面对病人的情感需求,医生必须利用高超的交流能力和技巧与病人进行沟通,以期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理解和配合[5]。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中缺乏实际的沟通和交流的具体指导和必要的形式多样的实践,使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常常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对策略,与病人交往中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创建于1960年,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之中,角色扮演教学是利用扮演和想象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信念和价值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多种医学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授课法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可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不足。本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角色扮演教学后,学生在建立关系、收集信息和结束沟通方面能力明显提高,采用传统教学后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解释病情因子分也高于教学前,角色扮演教学后学生的建立关系能力高于传统教学组,说明学生在扮演中参与互动,不再是一个被动旁观者,“医生”面对“患者”及其“家属”出的种种“难题”要积极思考,让他们在角色扮演趣味模拟实践中,学会怎样与患者有效沟通、怎样正确理解、多角度看待患者的外显行为,学会怎样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怎样让患者的难占之隐得以倾诉、怎样挖掘患者的症状、怎样理解症状、怎样进行诊断思维等等,角色扮演中,通过扮演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学生要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考虑事务,有利于学生对患者心理的观察,促使其从中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学生扮演之后感到能“急病人之急,痛病人之痛”,唤起学生对患者的爱心,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让医学生学习如何对普通疾病患者、疑难疾病患者、危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建立平等的良好的互动的医患关系[6],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与患者目光接触,安抚地接触患者身体,语气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表示共情、理解,适度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真诚赞赏患者的积极行为,无疑均会给学生以后的实境工作作出很好的铺垫,既符合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同时也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现代社会中医患沟通视野下的医学涵义.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4):6-8

[2] 骆艳丽,吴文源,陆峥,等.精神科教学培训中“角色扮演”及“巴林特小组”的应用.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92

[3] 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10,25(1O):91-93

[4] 程全,邓云龙,李皇保.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量表的编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OO9,(1O):8-9

[5] 李红,陈红,周庆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生医患通能力培养途径调查与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25

[6] Calhoun A,Rider E,Meyer E,et al.Assessment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self-appraisal in the simulated environment:feasibility of multirateral feedback with gap analysis.Simul Healthc,2009,4(1):22-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