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髓电刺激疗法手册

2024年05月30日 2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什么是脊髓电刺激疗法?
        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stimulation,SCS)是通过微创技术将微电极植入脊柱椎管内的硬膜外腔,通过刺激器发放电脉冲至脊髓调节脊髓功能,从而使病人改善身体机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疗法优势:
🔹不破坏神经结构;
🔹手术风险和创伤相对较小;
🔹对手术器械或患者限制少;
🔹可通过分步骤治疗评估患者疗效,先进行一期测试,若症状改善,再行二期永久植入;也可一次性全植入;
🔹可通过体外程控进行SCS系统参数调整,如脉宽、频率、幅度等;
🔹患者家属通过简单培训即可在家自行调节参数;
🔹患者可不来医院,医生通过视频通话远程与在家的患者沟通进行程控调节。
二、脊髓电刺激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专家共识中指出SCS适应证为躯干或四肢的慢性顽固性疼痛,包括但不限于腰椎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周围神经损伤性疼痛、慢性神经根性疼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性疾病、顽固性心绞痛(经规范内外科治疗无法缓解)、内脏痛、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神经痛、放化疗引起的痛性神经病变、脑卒中后疼痛、脊髓损伤后疼痛、神经根(丛)性撕脱伤、癌性疼痛等。近年来也被用于脏器功能保护、改善胃肠功能、中枢促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例如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和《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将SCS作为PDPN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证明SCS治疗可改善PDPN患者疼痛症状,随访6个月,SCS治疗有85%的患者疼痛缓解,61.9%神经系统检查改善。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另一严重并发症,也可应用SCS治疗。有临床试验证明,接受SCS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疼痛评分下降69.18%,足温上升18.56%,同时可改善下肢血运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已有的溃疡愈合,降低截肢风险。
三、脊髓电刺激的进一步探索应用
1.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出血、脑梗死等具有高致残率的特点,70%~80%的患者在卒中后遗留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功能障碍,进而丧失自理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方式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但对部分患者效果并不明显。有研究表明,SCS可显著改善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握力、手指灵活性和手臂移动范围,提升了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性和操作能力。同时患者反馈疼痛减轻和生活质量提高。
2.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是一种高度致残性疾病,可以导致损伤部位以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脊髓损伤后的治疗主要为通过康复治疗进行运动功能的恢复,可结合脊髓电刺激治疗,使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提升。有研究将SCS和康复训练相结合,8周后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评分、感觉评分及运动功能显著改善。此外,研究显示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性功能,膀胱及肠道功能)较治疗前改善。
3.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约90%的晚期PD患者有运动障碍,包括步态障碍、平衡问题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PD患者的步态障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对PD患者步态障碍的改善疗效有限。有研究发现,SCS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步态障碍,减少冻结步态发作,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黎教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带头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教师,2010年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获得者。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外专委会副主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委、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副主编。在国内率先涉足周围神经外科领域并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并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患在中国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贡献。张黎教授开创我国神经外科学界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在国内最早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外科治疗;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血液透析周围神经病的概念及其外科治疗理念;首次发现胶原纤维变性参与DPN患者肢体解剖生理狭窄处多发周围神经卡压;同时在周围神经卡压综合症、周围神经肿瘤及损伤、偏头痛、面瘫的显微外科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张黎教授在国内成功开展首例SC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并率先将SCS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适应症扩展至发凉、烧灼感、电击感等非疼痛症状并取得满意疗效,为这一先进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做出了贡献。张黎教授门诊:中日友好医院本部院区门诊楼三楼外科门诊六号诊室,每周三全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