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神经外科-脊柱肿瘤诊治中心 脊柱微创治疗现状与进展

2018年07月16日 75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微创手术追求的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在过去十年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殊手术器械与设备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健康、审美的要求提高,共同推动着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 发展。脊柱微创手术(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 相对于创伤大、风险高、康复周期长的 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恢复快、花费少、 患者心理效应好等优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李德亨

脊柱介入技术  脊柱介入技术是采用一根长针头进行穿刺,透视证实到达所要治疗的脊柱位置,然后通过空心导 针插入治疗器械进行操作。最常见的是椎间盘组织的介入治疗和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1.1  PVP  PKP PVP  PKP 是在术中透视的引 导下,经椎弓根穿刺将生物材料如骨水泥注入椎体 内,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疼痛性椎体肿瘤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骨水泥与自体骨不融合、全身骨质疏松没有改善等导 致再骨折,故局部骨水泥强化骨折椎体的同时,配合 药物治疗全身的骨质疏松,对预防术后再骨折显得 尤为重要。因此,未来应研制出可弯曲或变角度的穿刺针更方便手术操作,更好的生物填充材料来提 高融合率,更先进的影像监视设备来降低渗漏发生率。

1.2  椎间盘组织的介入治疗 目前,主要的椎间 盘介入技术有化学髓核溶解术、臭氧髓核消融术、椎间盘内电热疗法、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术、亚甲蓝注射术。其中化学溶解、电热疗法、激光汽化、臭氧融解、射频消融技术是指将病变的椎间盘组织溶解、氧化或汽化,使髓核固缩、体积减小,降低了椎间盘压力,解除了神经根的压迫, 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颈、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症。 而亚甲蓝注射术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 源性腰痛是由于椎间盘在负重时刺激增生血管神经组织引起,而亚甲蓝具有亲神经性,可直接阻碍感觉神经的异常传导,使椎间盘负重时不引起腰痛。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也 用于椎间盘源性颈性眩晕的治疗。

总之,脊柱椎间盘介入技术尤适用于非手术治 疗无效,且无法耐受开刀手术的轻中度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其主要原理是间接减压,容易出现减压 不彻底、症状缓解不明显的问题,不适用于重大突 出、脱出、钙化的椎间盘突出症,而近年来临床上发展的脊柱内镜技术却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2 脊柱内镜技术

2.1 显微镜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MED MED 是在传统开窗手术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为传统后路开放术与内镜微创技术架起了一座桥梁。MED 通过16mm的工作通道, 放大64倍的手术视野,能完成过去只有开放手术才能解决的开窗减压,并且减压较充分,手术时间短。 MED相对于前述的脊柱内镜技术,对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及椎管侵扰较大,并且没有水介质作用,不如脊柱内镜视野清楚,相对来说更易损伤神经根或硬膜囊,造成神经根粘连形成瘢痕,其应用有所减少,但对中央管狭窄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减压效 果更 好。MED 也可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 MED 的发展,主要是在它的基础上研发新的器械,比如可动式锥形 MED 操作系统,以及下面提到的部分通道系统。

2.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根据其入路不同,可粗略分为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经椎间孔入路有两大经典技术: Yeung 等设计的经Kambin 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内行间接椎间盘减压的 YESS ( 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技术,最适合椎间盘 源性腰痛的髓核减压和撕裂的纤维环成 形;Hoogland 等领航的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行直接神经根松解和减压的TESSYS( The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技术,最适合巨大椎间盘脱出和游离椎间盘组织的直接摘除。在YESS TESSYS  典技术基础上,国内专家努力进行技术改良,张西峰等的简式技术,将工作面放在后纵韧带,解剖层 次更清晰,在处理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有独特 优势。白一冰等的 BEIS( broadeasyand immediate surgery) 技术,该技术中工作套筒置入更趋向于椎管内,更强调对神经根背侧与腹侧全面减压,对神经根管狭窄症减压更彻底。李长青等改良的 靶点穿刺技术,其特点是根据突出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确定穿刺针及工作通道需要达到的靶点。也有专家报告选择经椎弓根上缘入路,磨除椎 弓根上缘的部分骨质后摘除游离椎间盘的方法。而高髂嵴、L5 横突肥大及椎间孔狭窄的 L5-S1 椎间盘 突出和脱出的患者,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可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也可以采用 Choi 等报道 的髂骨开洞行 L5-S1 椎间盘摘除的方法。

3 胸腹腔镜在脊柱外科的应用

胸腹腔镜有良好的光源和摄像系统,配合小切口能在直视下完成胸腰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胸腰椎结核或肿瘤病灶活检清除,胸腰椎骨折的前方减压,甚至脊柱畸形矫正等微创手术。王冰等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术后随访均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神经功能均  1 级以上改善。胸腔镜结合电视辅助行胸腔外科手术技术( vedi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 ,用于小切口治疗胸腰椎侧凸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胸腹腔镜下的脊柱手术难度系数大,需要术者有良好的镜下三维立体解剖感知能力和大量的训练, 如术者操作不熟练容易发生胸腹腔内脏器、大血管 损伤及动静脉血栓等。

4 通道技术

该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最小的组织损伤途径, 用特殊管道或撑开系统建立工作通道行减压融合,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肌肉组织的剥离及软组织损伤达到微创效果。主要包括微创前路( mini-ALIF) 、后入 ( mini-PLIF) 、极外侧入路( mini-XLIF) 、椎间孔入 ( mini-TLIF) 、骶前轴向入路( AxiaLIF) 腰椎椎体 间融合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 mini-TLIF 是经肌间隙 ( Wiltse  ,在 MASTTM QUADANTTMPipeline 等主流扩张管通道中行减压融合,主要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不稳。杨佳宁等采用 miniTLIF 技术治疗 31 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 手术效果与传统开刀相当,而创伤明显减小。通道 技术不仅比传统手术创伤小,也弥补内镜下手眼 分离操作的困难。各入路均有其适应证和局限 性,但都存在通道视野小,对严重椎管狭窄减压不彻 底,只适合两个病变节段以下病例等缺点。在置钉 过程中常常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placemenntPPSP) PPSP 是在透视或 图像导航引导下,经皮穿刺置入导针,扩张肌肉软组 织后在导针引导下置入椎弓根钉,对脊柱后方结构保留较完整,具有失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置钉偏误率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术者, 且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增加了放射暴露,现在国内少 数单位开展三维影像导航下经皮植钉,如中心C形臂三维图像导航、CT图像导航、电磁导航等,明显提高了内固定系统植入的准确性。但导航系统程序耗时较长,存在发生率较高的因术中组织结构移位引起的漂移现象,医师更偏向经验行内固定钉植入,故 现阶段临床应用较少。

5 数字技术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

数字技术主要表现在术前手术设计、术中即时导 航、术中监测技术的运用和脊柱机器人手术。传统诊疗是根据影像学 X 线、CTM和医师的经验制定手 术方案。而计算机数字技术将影像学资料行三维重 建,可直观显示病变脊柱的三维立体结构。同时 可根据病变脊柱的三维立体结构对植入物作个性化建模,如 3D 打印技术,其降低了力学承载所造成 的脊柱重建失败率,从而设计好手术方案,再通过 ASKyphoplan 等软件行术前虚拟操作,能使术者提前熟悉手术路径和操作过程,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 构。术中的即时导航,是术前影像学资料与术中先进 的定位系统相结合,将术区的三维结构反映到计算机 荧幕上,最大的优势是术中能看到传统手术看不到的 深层组织结构。术中监测有神经电生理监测和超声监测仪器,主要为了在操作中对脊髓神经的保护和螺 钉植入的评估,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

       综上所述,微创脊柱外科已经发展到不单单是 仅治疗椎间盘疾病,对脊柱创伤、脊柱肿瘤、结核、侧弯畸形等都有其用武之地。但对于复杂、病程长、多节段的严重病例,还以传统方法为主。选择好适应证是关键,不能为微创而微创。微创是一种理念,不是简单以手术切口的大小来区分,是要做到整个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破坏或干扰。数 字技术已经逐渐出现在脊柱微创外科的舞台,未来将是以上这些技术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最有效、最安全、最简便的技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