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胰腺探索|“小身板也有大用处”微生物在胰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2023年06月29日 4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从临床和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胰腺与肠道微生物群没有直接的物理联系,因此胰腺被认为是无菌组织。但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中的胆管迁移到胰腺。


许多研究表明,口腔、胃肠道、粪便和器官特异性(胰腺)微生物群的组成与胰腺导管腺癌高度相关。


那么微生物一直威胁着胰腺的健康吗?


微生物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研究表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微生物群密切相关。同时,“微生物-胰腺癌”的交互作用也影响着胰腺癌的治疗效果。那么,微生物是否可以作为探究微生物作为胰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呢?这需要我们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系统解析。


首先,众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在胰腺癌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相较于正常胰腺,胰腺癌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更加丰富(变性菌门(45%),拟杆菌门(31%),厚壁菌门(22%)),还有3000倍于正常胰腺组织的真菌(马拉色菌属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的肿瘤内微生物特征(假黄单胞菌-金霉素链霉菌-糖多孢菌-克劳氏芽孢杆菌)也与较好的胰腺癌预后相关。由于胰腺通过胰管与胆总管与消化道相沟通,消化道的微生物亦可从多个角度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微生物可能的致癌机制包括持续的炎症刺激,过度的氧化应激暴露,致癌代谢物的产生等。上述研究都提示我们微生物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胰腺癌治疗靶点。


微生物也影响着胰腺癌的治疗效果,这一切是建立在微生物和胰腺癌治疗的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化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等)会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微生物组成,而反过来,微生物也会影响治疗的敏感性与毒性作用:具有长链细菌胞苷脱氨酶(CDDL)的细菌可以将吉西他滨代谢为失活形式,具核梭杆菌能调节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的治疗抵抗性;药物会改变微环境中原本的微生物组成比例,并可能诱发治疗毒性相关性胃肠炎等。如何利用微生物为我们的胰腺癌治疗“增添胜算”,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生物的调节方式也非常灵活,包括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粪便微生物移植,饮食生活习惯调节等手段,但是如何利用这些方式改变微生物以达到调节胰腺癌疗效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小身板也有大用处”,未来的肿瘤治疗,相信一定会有微生物疗法的一席之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