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认知行为联合催眠治疗哽噎恐惧症

2015年03月09日 11254人阅读

      哽噎恐惧症(Choking Phobia)指个体在被食物噎了后突然获得进食恐惧,吞咽困难,躯体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以害怕和回避吞咽食物、液体或药片为特征[1]。在DSM-V中被看作一种其它型的特定恐惧症,把它和害怕呕吐放在一起[2]。国内尚未见到哽噎恐惧症的报告,国外的报道也不多。2012BaijensEmbasePubMedPsycINFO,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英语、德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等检索发表的成人哽噎恐惧,仅发现12篇原创性文章,其中9篇是案例报导,一篇案例对照,两篇系列研究[3]。本文报导了一例哽噎恐惧症,并报导认知行为联合催眠治疗的过程。

1、一般资料

       来访者男性,初次就诊时44岁,已婚,汉族,本科学历,现待业在家,但有较稳定的投资性收入。来访者中等个头,体型偏瘦,带一幅黑框眼镜,感觉比较文气。就诊8个月之前(20101月),因为吃干馒头、花生被噎,后来服药时又被噎,就感觉有东西进了气管,要窒息,快死了,非常恐惧,再后来做吞咽动作时就感觉害怕,“感觉里面有块肌肉不受控制了”。到后来颗粒大的东西都不敢吃,鸡和青菜要剁碎才能进食,喝水只能先小口地含着,等一会才能吞下去。不敢吃有筋的东西,特别怕吃细条状的东西,感觉只有一部分咽下,另一部分在喉咙上粘着,特别恐惧。近段时间吞咽时要全身心地集中注意,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分心。初次就诊的这段时间感觉吞口水也不自然,以吃药时最为紧张,不管药有多苦,都得把药片咬碎了才能吞下,感觉很痛苦。既往被哽噎大概每年也有一次左右,但没关系,想不通这次为什么就这样了。发病前体重大约65公斤,现在55公斤。来访者89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家族中从爷爷父亲辈都有40岁左右死亡的;上大学的时候患甲肝,工作后不久发现患乙肝,2010年检查出肝硬化。在我院神经内科做了神经系统体格查检,在耳鼻喉科做了体格检查末见异常;喉镜,肌电图无异常,头部MRI均无阳性发现。来访者诊断为哽噎恐惧症。

2、治疗过程

       来访者自2010年月9月到20129月,共进行了19次的心理治疗。

2.1第一阶段,建立治疗关系,评估诊断阶段(第1~3次)

       最初的三次治疗主要围绕了解病情,建立治疗关系,初步的治疗过程。治疗师通过仔细的倾听及观察,了解到来访者的成长经历:其为长子,来访者8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但后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读书,考大学,工作都很顺利,感觉比较正常,比较优越的那种感觉,母亲一直都不管他的学习。初三开始,十几岁开始寄宿。妻子在医院上班,他现在没上班,主要管小孩,治疗的时间比较充裕。

       首先与来访者讨论了治疗目标,来访者表示想消除症状,治疗师说这可能难以达到,只可能减轻症状并减少症状对他的生活的影响。到时可以较放松地喝水,进食服药,可能偶尔仍有担心,但对他的生活没什么大的影响。来访者表示接受。后来治疗师向来访者介绍了自己(正在接受中德班的认知行为治疗系统培训)、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原理、恐惧症的治疗原则、《理智胜过情感》[4]这本书。并给来访者一本。接着治疗师解释,将用这本书为治疗手册、每次会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治疗的过程是治疗师教他去解决问题,过程有点复杂、治疗会以来访者的节奏来,以后他遇到任何困难都有治疗师和他一起去解决。

       这阶段来访者的学习及作业的重点内容包括:阅读书的前言;第十一章“理解焦虑”,了解焦虑时出现的三种反应(搏斗、逃脱及冻结反应)、了解焦虑的认知层面、要克服逃避等;阅读第一章“了解你的问题”,学习把他的问题分成环境、生理反应、情绪、行为及思维等五个方面(治疗师向他解释,想要了解他的问题,就得像把出了问题的电视拆开一样,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些让来访者有了认知上的初步的概念化。

2.2第二阶段治疗开始阶段,第4~9

      (1)来访者学习了书的第二章“关键在思维”,了解思维与情绪、行为、生理反应、环境的关联。来访者举了例子。思维与情绪关联:想到食物吞不下去甚至被呛时感觉紧张和惊恐、想到失去工作时感觉抑郁;思维与行为的关联:想到自己有吞咽障碍时拒绝吞咽或减少吞咽的动作、但想到如果不吃身体得不到营养,人就会死亡,就努力下咽;思维与生理反应的关联:一想到吞咽困难,每天都必须做吞咽动作,脖子肌肉紧张,心跳加快;思维与环境的关联:被乙肝折磨多年,想到自己可能被疾病折磨而死、病了多年,想到对不起老婆孩子。
       给来访者布置下次的作业:看三遍第三章《了解与评估情绪》和十章《理解抑郁》,做练习。讲解了作业的要求。
      (2)来访者学习了第三章“了解与评估情绪”,评估在某些特定的情景的情绪,并了解到这情景是某个时刻,而不是一个时间段(书上说是半小时以内,治疗师给来访者强调,时间要具体到几点几分)。
      (3)来访者学习了第四章“情境、情绪与思维”、五章“不自主的思维”,学习填写思维记录表前三栏、识别不自主思维,抓住最棘手的思维。本书对情境这一栏上的提示是:“你与谁在一起?你在做什么?什么时候?你在哪里?”治疗师改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并解释,就写像记叙文,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描写一定要详细客观;如果是一段时内都有某种情绪,就问自己是哪种情绪,在什么时候最强烈,那时发生了什么。治疗师提醒来访者填第三栏不自主思维时,不一定要问此书第53页的提示栏的所有问题,有时可能只要问自己:为什么有那种情绪呢?那又怎么样了呢?就能确定不自主的思维了,并确定让自己情绪最强烈的最棘手的不自主思维。
      (4)来访者学习了第六章,“证据在哪里”。填写思维记录表的第四栏(支持棘手思维的证据)、第五栏(不支持棘手思维的证据)。来访者表示在找支持棘手思维的证据比较容易,但在找不支持的证据比较难。通过阅读书的第70页的提示栏“帮你寻找不支持棘手思维证据的问题”,让来访者学习填写第五栏,同时提醒来访者,证据是“资料、事实或经验,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见”。治疗师解释说,这好比盖房子,土块磊起来的房子肯定没有石块磊起来的结实,实事在我们情绪不好时还是实事,还是让人觉得可信,但人的思维容易变,当情绪不好时思维就显得不可信,思维磊起来的表格也容易成为废纸。
      (5)治疗师在治疗室让来访者做现场暴露治疗,并通过写思维记录表,抓住来访者在治疗时的思维、情绪、生理反应、行为,对来访者进行进一步的认知概念化,让来访者掌握暴露治疗的原理。与治疗师一起,来访者写了思维记录表。情景:2010年10月22日16:30,在李医生办公室,口里含了一小口水。情绪:紧张60%害怕70%。生理反应:心跳加快30%;肌肉紧张30%,喉咙发紧60%。思维:我的喉咙不受控制,水会自己进到我的气管里,我会被呛,我会非常难受。行为:紧张喉咙,注意喉咙,低头、把水吐出来。
       在这个情景中最棘手的思维是:我的喉咙不受控制,水会自己进到我的气管里。通过讨论支持/不支持它的证据,来访者明白了他的喉咙不受控制,水会自己进到气管里的可能性非常小,他的那些行为属于逃避和安全的行为。
       治疗师向来访者解释逃避和安全行为在他病情的作用时,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画了图(见附图)。首先治疗师画了一个横坐标表示时间,一个纵坐标表示焦虑,然后问来访者假如把他放在让他焦虑的情景,比如口里有水,或者口里面有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焦虑会怎么样?来访者说会越来越焦虑;治疗师又说就是不让你做如前所述的逃避或安全行为,会怎么样呢?来访者想了一下,说是不是到了顶点焦虑就应该会下来?治疗师说是这样的。治疗师在来访者确认后画了一条曲线(见附图最上的线,不逃避第一次)。
       接着治疗师又问来访者,经过了第一次完全面对焦虑的情景,从害怕到非常害怕,然后又到不怎么害怕的整个过程后,第二次面对焦虑的情景,这个曲线会是怎么样,会在第一条线的上面、同一个位置、还是下面?来访者说经过一次了应该就没那么害怕了,在下面;治疗师画了第二条线(见附图中间的线);治疗师又问第三次呢?来访者说应该还在下面,治疗师画了第三条曲线(见附图最下的线,不逃避第三次)。
       然后治疗师又说,实际情况是这样,当你面对害怕的情景时(比如口中有水或食物),你越来越焦虑,你就采取了逃避或安全行为,比如紧张喉咙,注意喉咙,低头或把水吐出来。治疗师说,结果怎么样呢?来访者说,我就不那么紧张了。治疗师画了第一条虚线来表示逃避第一次(见附图)。治疗师又问,如果第一次时逃避,第二次会是怎么样呢,比第一次更害怕还是更不害怕?来访者说,应该是更害怕。治疗师说对,因为你逃避或采取安全行为后就不那么紧张了,避免了你认为的危险,下次就更想逃避,这就是负强化。治疗师问,如果逃避的话第二次曲线应该是第一次的上面还是下面呢?来访者说,在上面。治疗师问,是不是这样的曲线?来访者表示是这样。治疗师画了第二条虚线,表示逃避第二次。同理第三条虚线表示逃避第三次。
       最后通过与治疗师讨论,来访者明白了,面对没必要的害怕的情景时,如果我们勇敢面对,不逃避、不采取安全行为,短时间来说越来越焦虑,但长远来说焦虑会下降;如果我如逃避、采取安全行为,短时间来说避开焦虑,但长远来说会越来越焦虑。这就是为什么让他不要逃避,不要采取安全行为的原因。让来访者以后面对焦虑的情景时,就想起这幅图,避免逃避或做重复动作,并将图交给了来访者,要求他一步步来,从做得到的地方开始。
       在这个阶段,来访者明白,关键在思维,一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加逃避,才让他的问题起来越严重。通过填写思维记录表他要学习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不要逃避和采取安全行为,让自己适应恐惧。通过练习含口水开始,然后吞口水,喝水、边看电视边喝水等逐步暴露治疗,不断练习,来访者症状在波动中有改善。每当他想逃避或采取安全行为时,就会想起和治疗师一起画的图。来访者感觉比以前越来越好,以前吃饭差不多要半个多小时,现在可能只要十多分钟,同等量的食物可以吞下去,好像没有那么多的消极情绪了。焦虑没有以前多,写思维记录表时感觉好像没什么东西写。但还是不敢大口吞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