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大全(最新)

2021年12月04日 89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股骨头坏死,曾被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股骨头静脉淤滞或动脉血供受损或中断使骨细胞及骨髓成分部分死亡引起骨组织坏死及随后发生的修复,共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快速进展、致残性的疾病,是青壮年常见的高致残率疾病。

股骨头坏死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股骨头颈骨折、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髋部严重扭伤或挫伤等;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因为激素药物应用、长期过量饮酒、减压病、血红蛋白病、自身免疫病和特发性疾病等。吸烟、肥胖、放射治疗、怀孕等也会增加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这也是导致股骨头坏死患者难以早期诊断的重要原因。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发作的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疾病进展,股骨头髓内压力明显增加,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疾病进展压力扩大到突破临界值,软骨下骨大量骨细胞死亡会导致关节面破裂,股骨头塌陷,此时疼痛加剧,肢体短缩,并逐渐出现行走困难或跛行。

如果有上述症状,伴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史、酗酒史或潜水员等职业史等,可怀疑为股骨头坏死,医生可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确诊后,就需要对病变进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方法有很多,比如ARCO分期、Steinberg分期等,建议使用最新发布的2019年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系统升级版。

绝大多数股骨头坏死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不加以干预,80%的患者在48个月以内会造成关节面塌陷、关节毁损、行走困难且伴有明显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股骨头坏死后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属于保髋治疗的一种,主要包括:①支具辅助治疗:明确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首先要习惯于使用拐杖,避免髋关节负重;②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药物包括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参与骨代谢药物(如维生素K、双磷酸盐等)、扩血管及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③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控制体重、戒酒、减少激素使用、治疗与骨代谢异常有关的原发病等;④物理治疗: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主要有体外高能震波和高压氧,可作为较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方式,但物理治疗有效率仍不确切。

股骨头坏死进展较快,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为主的修复重建术(保髋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

保髋手术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早期(ARCO 1期)或中期(ARCO 2~3B期),且坏死体积在15%以上者。如果方法有效,可避免或推迟人工关节置换术。保髋手术种类很多,常用术式包括髓芯减压术、截骨术、带或不带血运的骨移植术等,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进展,干细胞辅助保髋手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髓芯减压术联合干细胞移植这一术式。髓芯减压术是通过股骨头周围路径,直接进入到股骨头内,以期通过减压孔道,减低股骨头内压力,改善股骨头因内压增高所致的骨坏死症状。主要分为细针多孔钻孔减压术和粗通道髓芯减压术,区别在于减压通道的直径。该术式开展时间长,疗效肯定。而髓芯减压术联合干细胞移植除了上述操作外,还术前抽取患者自身的骨髓组织,进行浓缩后提取自身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这种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功能,复合到磷酸三钙人工骨支架材料上,通过股骨颈通道植入到股骨头坏死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病损区会快速形成新的骨细胞,从而修复骨坏死区,逐步改善患者的功能。目前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或浓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国内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因此在获得国家资质的前提下可以使用。

股骨头塌陷较重,为晚期动脉闭塞表现(ARCO 3C期、4期)、出现关节功能严重丧失或中度以上疼痛,应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顾名思义,髋关节置换术是使用人工的髋关节材料替换不堪使用的人体髋关节,帮助患者解除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非骨水泥型或混合型假体的中长期疗效优于骨水泥型假体。

既往观念髋关节置换术更适合中老年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此时关节软骨退变严重,关节活动受限,只有通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由于年轻患者活动量大,人工关节会发生磨损,寿命有限,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但是随着材料学的进步,尤其是陶瓷材料的出现,是的人工关节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平均超过30年,因此现在观点认为如果出现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障碍应该早期手术干预,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年龄反而不是医疗决策的主要干扰因素。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MRI、股骨头坏死血运变化表现、骨坏死分期、分型、坏死体积、关节功能及患者年龄、职业及对保存关节治疗的依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专家介绍


王波 副教授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四上午

在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长期从事关节外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髋膝微创关节置换及人工关节置换感染与松动。在人工关节外科,关节矫形及股骨头坏死保头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长征分型”。多次在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骨科专科医院关节外科进修及指导。根据“长征分型”进行导航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保头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微创前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DAA)手术量及术后疗效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擅长于高度脱位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膝关节畸形等复杂初次人工关节置换及髋关节翻修等复杂手术。

目前担任:

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学术秘书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上海)骨关节炎阶梯治疗工作委员会常委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研究学组秘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血栓与抗凝学组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

参加编写全国研究生教材《骨科学》第二版——人工关节进展与争议;全国医师定期考核骨科专业题库——关节外科部分;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定期考核复习指导丛书的《关节骨科》分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外科学-骨科分册》;膝关节置换——策略与技巧;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骨科分册并被聘任为上海市规范化培训考官。参编多部专著,包括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关节外科高级训练班)教材2部(《髋关节置换外科教程》、《膝关节置换外科教程》),并担任训练班主讲。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及上海市医学会视听教育技术一等奖等奖项,并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中进行学术发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