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肢体颤抖还有这么个分类法!不得不说,选择中西医还真是一目了然

2023年03月07日 162人阅读

肢体颤抖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有许多可能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反应、焦虑和压力。如长期处于情绪波动不定、压力过大状态下,寒冷的天气环境下,饥饿的生理状态下,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甲亢、植物神经紊乱、高血压等病理性因素影响下,都可能产生颤抖的症状。
中西医对病理性因素的看法如下:在西医学中,颤抖主要与神经系统有关。人体内有一种叫做神经元的细胞,它们通过神经纤维传递信息并控制身体的运动。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会释放一种叫做神经递质的化学物质,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肌肉细胞,从而产生身体的运动。然而,如果神经元的数量或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颤抖等症状的出现。例如,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神经元损失严重,影响了运动控制,导致身体不断颤抖。
中医学则认为,颤抖是因为人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正常情况下,气血通畅,经络无阻,肌肉组织紧密有力,不会出现颤抖现象,而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受阻时,就会导致经络受损,肌肉松弛,从而引起颤抖,此外,一些情绪因素也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导致颤抖。例如,恐惧、紧张、兴奋等情绪状态都有可能引起颤抖。针对颤抖这一症状,中医学认为它通常与肝、心、肾等器官的功能紊乱有关。肝主疏泄,通常情况下能够保证气血运行畅通,但是如果长期处于情绪波动不定、压力过大等状态下,就有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身体其他的系统,引起颤抖等症状。心主神明,如果心火旺盛,也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出现颤抖和其他神经症状。肾主水液,如果肾虚导致水液不足,也有可能引起颤抖。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问自己:应该选择中医还是西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中医注重整体治疗,使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而西医则更注重对症治疗,采用药物和手术等方法来直接处理疾病的症状。对于肢体颤抖这一症状,如果它是由于药物反应或其他明确的疾病引起的,那么西医可能会更适合。西医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史进行检查和诊断,并给出相应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方案,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然而,如果肢体颤抖是由于身体内部的不平衡或慢性疾病引起的,那么中医可能更适合。中医会通过包括脉诊在内的各种诊断方法来确定病人的体质和病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具中药方或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治疗病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偏好和信仰。有些人可能更喜欢中医的治疗方法,因为它们更自然、温和而稳定,更重要的是对身体伤害小,符合他们的长远需求。而另一些人可能更愿意选择西医,因为他们相信它粗暴而有效、快捷,只是副作用更大一些,更复合他们的临时需求。那么,王世龙医生如何治疗颤抖呢?
一般来说,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肝气郁结导致的颤抖,可以通过调整情绪、减轻压力、进行适当的运动、配合一些药物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对于心火旺盛导致的颤抖,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衡等方式来改善症状。对于肾虚导致的颤抖,则需要补肾壮阳、调节水液等方面入手。王世龙医师说:中医治疗颤抖的方法根据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是由肝肾不足引起的颤抖,则可以选用滋肾益肝、固涩止颤的方剂,可有效滋阴补肾,同时固涩止颤。如果是由于气虚引起的颤抖,则可以采用补益气血、健脾开胃的方剂,可有效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无论选择中医还是西医,都应该找到一位专业、信任的医生,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锻炼、放松心情等方面的调整,这些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