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异位骨化的防治

2019年05月15日 90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说到肘关节僵硬,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肘关节僵硬的病例中,大约3%的单纯肘关节脱位以及高达20%的肘关节骨折脱位都伴发异位骨化。如此高的发病率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异位骨化主要发生在关节置换术、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爆炸伤、肘关节和髋臼骨折以及热损伤之后。目前,由于治疗方法有限,这样的病人治疗疗效往往不尽人意。今天,我们就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来谈谈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HO)。

1.定义

HO是指软组织内骨形成的现象,为遗传性和获得性。遗传性HO主要包括进行性肌肉骨化症(fibrodysplasia ossificans progressive, FOP) 和进行性骨发育异常(progressive osseous heteroplasia, POH) 两种类型。获得性异位骨化常由严重创伤、战伤、神经系统损伤、烧伤等引起,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获得性HO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士中被发现,并经常在后来的创伤损伤中被报道。

2.发病机制

  异位骨化的发病机制需要四个因素。首先,必须有一个启动性事件。这通常是一个可能导致血肿形成的创伤。通常情况下,创伤造成的影响不大,只有少数撕裂的肌肉或胶原纤维。第二个因素是有来自受伤部位的的信号。这种信号很可能是从受损组织的细胞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或者是从组织损伤后到达的炎症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第三,必须有间充质细胞。在适当的信号下,类骨和软骨样细胞的基因被激活,导致这些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或软骨细胞。异位骨形成可能发生在这些间充质细胞存在的任何地方。这些部位包括骨骼肌、血管周围组织和纤维组织。最后一个因素是,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环境,以利于异位骨的持续生产。在这四个因素中,信号即分子细胞信号,似乎在异位骨的形成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的较多的有,BMPRI/BMP/SMAD,HEDGEHOG (HH)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

3.临床诊断

  异位骨化通常表现为创伤后关节运动的限制。常用的有几种分类方法:Brooker等将髋关节异位骨化分为四类,以显示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 (表一)。Hastings和 Graham分类系统使用临床和放射学数据将肘部异位骨化分为三类(表二)。这些分类方案有利于客观表征异位骨化,并主要用于临床研究。

  放射学评估: X片通常是第一个用于检测异位骨化的影像学研究。X片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获得。缺点是在疾病早期难以显示异位骨沉积的解剖范围。Tc-99骨扫描是另一种选择。虽然骨扫描的优点是能够比X线片更早地发现异位骨化,但骨扫描费用昂贵,在鉴别炎症和早期异位骨化方面的价值有限。 

  CT(Computed Tomography,CT)通过改进与重要解剖标志相关的异位骨化的三维可视化来促进术前规划。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磁共振成像更清楚地界定局部软组织或神经血管受累的范围。当异位骨化症与潜在的手术的解剖结构相邻时,这些方法或许是很有帮助的。

表一:Brook分级

分级 定义

I 髋部软组织骨岛形成

II 骨盆或股骨表面出现1cm以上的骨块

III 骨盆或股骨表面出现1cm以下的骨块

IV 髋关节僵硬


表二:Hastings和Graham分级

分级 定义

I 有影像学表现,但无功能缺陷

IIA 有影像学表现,伴有部分关节伸屈受限

IIB 有影像学表现,伴有部分关节旋前-选后受限

IIIA 异位骨化形成,关节伸屈僵硬

IIIB 异位骨化形成,关节旋转僵硬

IIIC 异位骨化形成,关节伸屈及旋转僵硬


4.预防

  通常使用的最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是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如芬必得,西乐葆等,其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达到炎症的控制以防止HO的形成。不得不提,NSAIDs增加出血、胃炎和肾功能受损的风险。此外,双磷酸盐类可抑制骨矿物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作用。低剂量放射治疗,亦可以延缓HO的形成,可能是通过抑制bmp-2信号通路减少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

5.治疗

①物理治疗: 关于物理治疗在异位骨化治疗中的价值,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关节运动对异位骨化进程的最终效果。有些人认为伤后运动过大会加剧异位骨化,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异位骨化是由于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虽然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物理治疗可能会对那些日常功能的运动范围受到限制的病人有帮助。

②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异位骨化症的有效方法,并应被认为是功能障碍患者的一种手段。然而,考虑到软组织固有的脆弱性,很有必要告知患者注意伤口延迟愈合、感染、神经损伤和反复挛缩的风险。手术干预的时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异位骨化的病因和骨成熟程度应作为干预时机的指导,创伤性异位骨化一般可在6~9个月切除,脊髓损伤相关异位骨化可在12个月切除,创伤性脑损伤相关异位骨化可在18个月左右切除。虽然文献中关于完全骨成熟的定义仍然不一致,但在缺乏功能改善和非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应考虑手术干预。

  特别是在骨科介入治疗后,一些人推荐早期切除,因为组织平面的相对保护对于区分异位骨与正常骨痂和疤痕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切除后的结果通常是令人满意的,但严重的并发症也可能发生。据报道,髋臼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包括术中股骨颈骨折、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和异位骨化复发。总之,当非手术治疗缺乏临床改善,或在确定稳定的影像学表现时,应当谨慎考虑手术干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