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就诊指南】面肌痉挛手术治疗风险大吗?如何降低风险?

2021年12月09日 77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面部抽搐大多为单侧症状,极少数(不到1%)为双侧先后发作。由于患者多没有疼痛感觉,因此早期治疗率较低,那么,面肌痉挛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1、面部抽动影响工作,如果是从事教师,销售,前台服务等工作,必须与很多人打交道的时候,面部的抽动会影响双方的交流。

  2、抽动连眼睛都抽得闭上,视力也受到影响。

  3、因为长期的抽动,面部感觉非常不适,感到不轻松。

  一般来说,面肌痉挛这个疾病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不要报侥幸心理,希望以后能够好转。如果觉得面抽困扰您的工作生活,还是早日决定手术,目前的技术发展越来越高,这个手术也是越来越安全。

  面肌痉挛的主要特点:

  一侧面部,间断性的抽搐,伴或不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抽搐多是从眼周开始,逐渐扩散到口周直至整个脸部。一般不伴有口歪眼斜,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血管压迫面神听神经所致。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因为肿瘤的原因(胆脂瘤、桥小脑脚肿瘤)。我介绍的主要是前一种原因所致的面肌痉挛,如果是后一种原因所致的面肌痉挛,您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症状,治疗方面也会相对复杂一些。

  面肌痉挛的治疗分以下几种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抑制神经放电的药物,但效果一般有限,停药后症状恢复。

  肉毒素治疗:疗效肯定,但肉毒素一般只能维持3-6个月,而且注射后会有轻微的面瘫。

  面肌痉挛手术治疗:

  手术是指微血管减压的手术,这种手术是目前为止可以根治面肌痉挛的唯一手术方法。有效率高(>95%),风险发生率低,复发率低。手术的创伤小,属于微创手术。

  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就是术前相关各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

  而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面肌痉挛的手术属于功能性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手术技术为前提的“双保险”,即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中电生理监测使我们中心的面肌痉挛治疗水平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手术成功率98%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到2%。医生的手术刀也需要高科技的装备,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面肌痉挛手术前需要准备哪些?

  术前需要进行2-3天的准备,检查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糖和特殊的核磁。符合手术标准后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越早手术治疗效果便越好,并且选择正规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是治愈的前提和基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