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口腔黏膜常见色素着性疾病

2018年01月22日 1318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口腔黏膜色素沉着性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治疗比较复杂。


1. 医源性银汞合金沉着:

医源性银汞合金沉着是牙齿银汞充填而引起口腔豁膜色素沉着,是较常见的一种局限性黑色素沉着。临床表现为深灰色或蓝黑色,呈扁平斑块状,一般与充填体邻近。常见于牙龈、牙槽黏膜、颊黏膜或口底黏膜。若非美观原因则一般无需治疗。


2. 局部炎症所致的色素沉着:

黏膜咬伤、牙周炎、扁平苔癣、红斑狼疮、化妆品等可导致黏膜色素沉着,沉着部位在上述炎症部位及周围。不需治疗,可定期复查。


3. 生理性色素沉着:

生理性色素沉着与遗传有关,程度与局部的物理、化学、机械刺激及黑色素细胞的活跃性有关。常发生于牙龈、腭部等。不需治疗,可定期复查。


4. 口腔黑斑:

又称为局灶性黑变症,是由局部黑色素沉积并可能伴有黑色素细胞数目轻度增多而引起的黏膜颜色改变。常见于唇、牙龈、腭、颊、舌等黏膜。临床外观呈棕黄色或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界限清楚,可稍高出黏膜,直径多在0.7cm以内,常为孤立性损害,也可为多发性病损。大小和颜色稳定。确诊后不需处理。注意观察,如病变出现色泽加深、近期增大,发生溃疡、出血等,应及时就诊,建议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确诊排除其它黑色病变。


5.口腔黑棘皮瘤:

是一种少见的口腔黏膜色素获得性良性病变。口腔黑棘皮瘤与皮肤黑棘皮瘤无关,后者认为是脂溢性角化病的变异型。本病好发于非洲裔人群中,女性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主要发生于颊、唇、腭、牙龈和牙槽黏膜等。常无症状,临床表现为光滑、扁平或轻微的隆起,呈深棕色或黑色,通常生长迅速,直径常大于1cm。组织学上表现为病变上皮全层内散在分布大量良性树枝状黑色素细胞,上皮棘层常增厚,可见海绵状水肿,基底层色素增加。固有层内可见色素沉积、噬色素细胞和不同程度慢性炎细胞浸润。临床表现可类似黑色素瘤,需要活检确诊。确诊后无需治疗,注意观察即可。


6. 药物相关性色素沉着(medication-related pigmentation):常见药物有氯喹(抗疟药),氯法齐明(抗麻风药),镇定剂,激素类药物,重金属,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amiodorone),米诺环素,伊马替尼(imatinib)等。程度不一,多数是可逆的,停药或经治疗后色素沉着可以消失。


服用羟化氯喹


7.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disease),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神经纤维瘤病,多发性骨性纤维发育异常(Albright 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等。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8. 口腔黏膜色素痣:

为黑色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35岁,约2/3发生于女性。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牙龈、腭,其次是颊、唇粘膜、牙槽嵴和唇红部。多为单发,少数可累及两个以上的部位。病变大多数不超过0.5cm,高起或不高起粘膜表面,颜色可为灰褐色至蓝或黑色,20%表现为无色素性。色素痣由较小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痣细胞)组成,细胞核小、均匀,含中等量嗜酸性胞浆,细胞界限不清晰,呈巢状分布。色素痣根据其所处的发育时期进行组织学分型即痣细胞与表面上皮和下层结缔组织之间的关系来分型(交界痣、复合痣、黏膜内痣)。如诊断明确,黏膜色素痣不需要治疗。


9.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又称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或黑色素前体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平均5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3:1)。80%的口腔黑色素瘤开始于腭部、上颌牙龈或牙龈,其它部位包括下颌牙龈、颊、舌和口底等。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通常为无痛性,边界不规则;直径一般在1.5~4cm大小,表面黑色或灰褐色,斑点或结节状。无色素者罕见。典型病损表现为多发或广泛的色素斑点伴结节性生长。单纯的斑片病损虽可见到,但结节型或表现为色素性龈瘤者占到50%以上。约1/3的病例可见溃疡,侵犯骨常见。研究报道约30%的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病例最先有口腔黑变症,病史可达10年。口腔病损较隐蔽,就诊时常为晚期,75%的伴有淋巴结转移,50%有远处转移,通常转移至肺部或肝脏。


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怀疑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原则上不主张切取活检。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应推崇(三明治式)综合治疗:首先对原发灶进行冷冻治疗,继而全身化疗和免疫治疗, 最后对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进行根治性切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