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走路“腰痛”、骑车“腰不痛”是怎么回事?

2020年07月19日 8548人阅读

患教问答第八期

1、走路“腰痛”、骑车“腰不痛”是怎么回事?

 

答:生活中,有这样一类腰腿痛患者:他们一般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先有慢性腰痛史,有的病史可达十余年,继而出现一侧或双下肢的酸胀、麻痛及无力。他们症状的轻重常与体位有关:直立、伸腰时加重,弯腰、下蹲时减轻。患者常常行走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下肢酸胀、麻木及无力加重,需蹲坐休息,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行走。但行走不远,又出现类似腰腿痛症状,病情持续加重,终致步态不稳,无法行走。严重患者还伴有小便困难,大便秘结。另外一个现象是,骑自行车时,这类患者的腰腿痛会“感觉好很多”。部分患者能骑车十几里而没一点症状,所以他们常借助手推车、自行车或电瓶车来代替步行。 

  这些患者往往以为自己是一般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认为是人体衰老的自然结果,没有及早去医院诊治。随着症状越来越加重,他们不得不去骨科或脊柱外科检查。结果被发现这并非普通的腰腿痛或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腰椎管狭窄症。 

 

2、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什么骑车时腰痛会减轻呢?

 

答:因为骑车时患者的腰部自然保持弯曲位,腰椎管略有扩大,马尾及神经根受到的卡压减轻,所以腰痛也减轻了。 “骑车能行十里,走路寸步难移”是此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同理,体位变化(如弯腰等)也可减轻神经压迫,使疼痛暂时缓解。另外,如果患者腰椎管狭窄最严重的部位位于侧方,主要卡压的是神经根,则表现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类似的坐骨神经痛症状,但其疼痛程度往往比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症更严重、更顽固,也更难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