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从高血压到主动脉夹层,也许就是这四步

2018年02月09日 810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冬天的某个晚上,老王正驱车在下班的路上,忽感胸背部一阵撕裂疼痛,大汗淋漓,他匆忙赶往最近的医院。

大夫做了一系列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脏下壁心肌梗死。结合老王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大夫初步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但老王此时疼痛范围扩大到腹部,呼吸困难,治疗中,心电图也没有心梗特有的动态演变过程,也没有心肌酶的明显升高。显然“心肌梗死”这个诊断很可能是错误的。会诊的大夫们提出心脏彩超检查,很快彩超提示升主动脉增宽并有内膜分离。

这个来势汹汹的神秘杀手终于初见端倪,经过增强CT的确诊,大夫们终于锁定了元凶——主动脉夹层,医生马上给予紧急主动脉夹层修复手术,阻止了主动脉的撕裂大出血,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事后回顾发现引发此次危症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高血压。

专家表示,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发病因素,70%~80%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如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24小时内死亡率高达25%,发病可谓猛如虎!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高了就吃药,不高就不吃”,被主动脉夹层这一“恶魔”盯上的可能性极高!

还以为高血压药可吃可不吃,自以为没后果的患者太多了!专家特别呼吁:服药控制高血压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四种错误做法千万别干,尤其是冬季血压波动明显,更要勤测血压,当心招惹主动脉夹层。

“险棋”1: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因此,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

“险棋”2:担心“抗药性”,拖延用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遵医嘱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十分危险的观念。  

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早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受到损害时再用药,那时,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险棋”3:血压正常就擅自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心脑血管健康促进网。

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专家提醒,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险棋”4:只服药,不监测血压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其实降压原则非常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最后提醒,高血压患者除平时要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外,更要避免情绪过度兴奋,避免疲劳过度,以免血管破裂发生危险。一旦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剧烈胸痛或者背痛,千万不要忍痛,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对于已经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