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甲亢突眼,如何进行自我认知?

2021年08月06日 85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 甲状腺眼病

—— 甲状腺相关眼病

—— Graves’眼病

—— Graves’眼眶病

因最常见于甲亢, 且以眼球突出为主要表现, 俗称“甲亢突眼”。

通常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全球公认的名字。但是,作为最常见的眼眶病,一个疾病拥有众多的名号,至今都没有全球范围公认的统一命名。一定程度上,说明“甲亢突眼”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手段复杂,千变万化。


那么,“甲亢突眼”患者,如何自我认知呢?


首先,准确的预判是否患有“甲亢突眼”。

如果想准确地诊断甲状腺眼病,我们必须扒一扒甲状腺眼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所谓的症状,就是患者自我感知的异常状态。甲状腺眼病最多的始发症状是外观变化。针对外观改变的5个核心问题完全可以进行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早期诊断,包括:(1)眼或眼睑红不红?(2)一眼或双眼上睑水肿或饱满吗?(3)有眼袋吗?(4)眼睛睁开有没有过大?(5)有没有视物模糊?

所谓的体征,医学用语,指的是医生检查病人所发现的异常变化。甲状腺眼病的常见临床体征包括眼睑退缩、眼球突出、软组织炎症、眼球运动障碍和斜视。上睑退缩,是甲状腺眼病特有的,也是最常见的体征,呈现为惊恐愠怒面容,约有90%~98%的出现概率。眼球突出,即眼球向前突出,是第二常见的体征,约有40%~70%的发生率。

1995年,George B. Bartley和Colum A. Gorman制定出甲状腺眼病的诊断标准,即Bartley标准,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

如果存在眼睑退缩,只要存在一项病理生理学改变即可诊断:① 甲状腺功能异常,② 眼球突出,③ 视神经功能障碍,④ 眼外肌病变。

如果不存在眼睑退缩,必须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且存在另一项病理生理学改变即可诊断:① 眼球突出,②视神经功能障碍,③ 眼外肌病变。


其次,全面认识眼病的发病机理和可能原因,预判自我预防策略。

甲状腺眼病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工程,目前可以确定,甲状腺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眼眶炎症性疾病。由于由自身免疫的缺陷,人体产生针对甲状腺组织的自身抗体,如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引起甲亢或甲减。很不幸的是,眼眶组织同样存在自身抗体的靶点,一旦自身抗体和眼眶组织靶点结合,就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① 炎症浸润、② 脂肪生成、③ 眼外肌增粗,引起甲状腺眼病。

甲状腺眼病是一个内源性和环境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是无法改变的。环境性因素,如吸烟、甲状腺功能异常、特定状态的放射性碘治疗,是可以干预。


再次,充分了解甲状腺眼病的自然病程,预判是否需要干预。

1957年,Francis Felix Rundle(弗朗西斯·费利克斯·朗德尔)首次描述甲状腺眼病的典型自然病程,即不给予任何特异性治疗的疾病发展,呈现为Rundle曲线。Rundle曲线通过曲线图描述甲状腺眼病恶化、缓解的动态变化过程的重要眼部变化。

最初阶段,首先是经历一个急骤的眼病恶化过程,大约持续数月,即活动期,反映自身免疫的进程,包括眼眶组织炎症、淋巴细胞浸润、粘多糖类积聚和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结膜和关联结构的炎症、眼眶疼痛、眼球运动受限。然后,眼病的活动性减退至一个持续数月的平台期。最后,眼病进入一个自发的缓慢的改善阶段,大约持续1年或更长时间。最终,眼病状态达到静止期,表现为炎症反应的减退、眼眶组织纤维化,但最终多存留有后遗症,如眼球突出、眼外肌功能障碍。

活动期,属于眼病的进展阶段,免疫调理治疗(如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可以缓解眼病的持续恶化。静止期,可以考虑康复性手术,以改善面容毁损或功能障碍。


总之,甲状腺眼病,同甲亢、甲减等甲状腺疾病密切相关,呈现先恶化后自发改善的动态变化。充分了解和认知甲状腺眼病,规范化管理和治疗,完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结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