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36条结果

  • 什么是消化内镜?经消化道直接获取图像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组设备。目前常用的有胃镜、十二指肠、结肠镜、小肠镜、超声、胶囊、胆道镜等等。消化道技术开辟了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新纪元。应用消化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消化的各类病变,并且可以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及做各种病变的下的治疗,避免了既往开腹大创伤手术。消化内镜从既往的单纯检查逐渐过渡到下微创手术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从此消化内科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手术科室。当然,大家还可能听说过不插管的,那就是胶囊。胶囊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就像一部小型摄像机。吞服智能胶囊进入人体后拍摄许多消化道照片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12-02 23:47:12
  • 的推动作用。 一 消化内镜成为消化内科医生的“第三只眼” 消化内镜前端带有照明装置,通过自然腔道进入人体内部,不仅可以拍摄照片、取材活检、及早发现一些胃肠道病变(如胃溃疡、结肠息肉等),而且可以可靠的解决常见肿瘤(如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等)的诊断,尤其是早期癌的及时检出,并能在术前作出病理诊断。消化内镜对腔良性肿瘤和浅表恶性肿瘤及某些早癌能进行选择性、多样化的有效治疗,缓解症状,延长寿命。 消化内镜的“大家族” ⑴胃肠镜 胃镜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检查方法,结肠镜是主要用于观察从哦回盲瓣所有结直肠的病变。胃肠镜检查分为普通胃肠镜检查及无痛胃肠镜检查两类,区别在于后者通过给
    贺德志 主任医师 2018-09-14 12:00:20
  • 为什么要行消化内镜检查随着我们饮食西化,胃肠道疾病越来越多,常见的如慢性胃炎、结肠炎,胃肠道溃疡,还有一大部分为胃肠道肿瘤。由于胃肠道肿瘤一旦发现经常为晚期,所以大家经常谈“癌”色变。为什么消化道肿瘤一发现时经常为晚期?那是因为胃肠道都为空腔脏器,胃肠道自身有一定的容积空间,起始早期小肿瘤相对粗大的胃肠管道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当肿瘤长大到一定程度引起管腔狭窄或者肿瘤大到一定程度开始出血时才会有腹痛、便血等症状,而那时肿瘤往往已经长得很大,有其他器官的浸润侵犯,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晚期”。消化道肿瘤的预后与肿瘤发现时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肿瘤通常预后良好,早期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陆忠凯 主任医师 2020-12-10 21:24:05
  • 适应证  (1)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无痛苦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 (2)对消化内镜检查有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3)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诊疗技术,如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超声、下黏膜切除术、黏膜下层剥离术、经口内下贲门肌离断术、小肠镜等。 (4)一般情况良好,符合ASA(美国麻醉学会生理状况分级3)Ⅰ级(正常健康人)或Ⅱ级(患有不影响活动的轻度系统疾病)患者。 (5)处于稳定状态的ASAⅢ级(患有影响其活动的中、重度系统疾病)或Ⅳ级(患有持续威胁生命的重度系统疾病) 患者,可在密切监测下接受无痛苦消化内镜
    青海涛 副主任医师 2016-08-02 15:28:34
  • 金属夹具有可封堵更大范围组织,闭合全层消化道和对周围组织张力小的特点,但价格较昂贵,临床没有普及。现阶段,与食管支架置入治疗相比,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经验仍然十分有限。3结语总体而言,食管气管瘘及其消化内镜治疗的循证医学数据有限,主要来自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研究,临床诊疗指南缺乏。消化内镜治疗为良恶性食管气管瘘提供了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治疗选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多学科的合作,食管气管瘘的消化内镜治疗手段和效果将日趋完善。参考文献:略选自:中华消化杂志,2019,39(1):61-63.作者:王子恺,李淑玲,李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科转
    任淑红 副主任医师 2019-10-16 14:46:42
  • 发病率高,早诊早治率低的尴尬境地。为响应国家制定的关于肿瘤防治原则,笔者团队在食管癌和胃癌的高发区(河北省武安市)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通过对高危人群免费的消化内镜检查,以期得到宝贵的流行病学数据,明确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总之,随着消化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对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必定会使广大的患者从中受益。但这同时也对消化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及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达到并不断超越这些要求也正是消化病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摘自《中华消化杂志》2015 年 1
    李晨 主任医师 2018-07-14 05:48:32
  • 作为一个中医出生的大夫,还是要经常参加西医的学术会议,有些高精尖的技术我们确实很难掌握,但我们必须了解。只有了解了最新的医疗技术,才能为病人合理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现在消化内镜技术突飞猛进,已经把很多以往需要西医手术的疾病,通过下治疗,使其变的更简单、更微创。比如今天会议介绍的超声下进行胃——空肠吻合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胃癌患者的幽门梗阻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还有,可以通过进行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消化内镜医生的手已经越来越多的伸到外科领域了。不管外科医生怎么想,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才是最终目的。
    夏军权 主任医师 2017-08-19 20:19:40
  • 来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DOI:10.3760/cma.j.cn321463-20200222-0011【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我国肆虐。虽然消化内镜学并不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一线学科,但新型冠状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而且一些医院也出现了明显的院内感染现象,检查过程中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暴露风险使得消化内镜诊疗在疫情期间成为高危操作。如何在保护医患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消化内镜诊疗,是目前消化内镜医师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本内镜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0-03-02 09:18:56
  • 。胶囊的最突出优势,就在于传统消化内镜不能探及的小肠。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部分,成人体内的小肠全长约有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的功能。但由于小肠的走向迂回重叠,常规胃镜和结肠镜难以到达,小肠疾病的诊治一直是消化科医生的难题。胶囊照亮了这一消化道最后的“盲区”。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胶囊的智能化程度还会不断提高,其功能也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有手有脚”的智能胶囊。“有脚”,是指胶囊能在人体消化道自由走动,也就是说医生能够在受检查者体外通过控制胶囊的姿态和运行,来更好的检查;“有手”,则是指胶囊能在人体内进行定点的药物释放,甚至
    刘震雄 副主任医师 2018-06-26 15:54:35
  • 第五届南京鼓楼消化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于2016年5月26-29日在南京鼓楼医院举行,来自日本、中国香港、美国及全国各地的专家作了精彩的演讲和操作表演。
    葛桂萍 主任医师 2016-05-30 17:10:02
1 2 3 4 5